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2章

《明史》中记载,天启六年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一声巨响,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人畜,树木,砖石等被卷入空中,又随风落下,数万房屋尽为齑粉,死伤2万余人。

灾后,男女尽皆裸体,衣物首饰器皿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

紫禁城外正在修缮围墙的3千工匠尽皆跌下脚手架,摔成肉饼,正在用早膳的天启皇帝躲在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

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

这些记录,从记录者到内容的详实度都极可信,没办法像野史或志怪小说那样忽视,却又怎么来解释呢。

而让阳传良更感兴趣的,还不是这些。

因为如果这些可以用飞碟、外星生命一类来大胆解释,却有另一些现象,用他的话来说,“完全无解”

这就是记载与现实的自相矛盾。

阳传良在二十多年的考古生涯中,不知挖过多少座大墓,其中有一些,在历史上有记载,那么很自然,挖出来后,就会把墓的情况,和记载一一对照。

这种对照,经常可以痛惜地发现,有多少的东西被历代的盗墓贼盗挖干净,但极少时,却有另外的发现。

比如汉代的一座王公大墓里,有一名女子并葬。

然而在相关的历史记录里,墓主人之外,明明是该有一妻一妾合葬的,怎么会少了一个?这可和盗墓者无关,没人会连尸体带棺材一起盗走。

再比如有的时候,记录里死者是躺在汉白玉棺中,挖出来一看,却是铜棺。

这就是自相矛盾,当年的记录者对这些基本的事实,是不应该搞错,也没必要作假的。

可是为什么几百上千年后,再次挖出来时,就变了样呢?

还有两个例子,对大众来说则更为著名。

其一就是秦皇陵。

《汉旧仪》中记载: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

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这“旁行三百丈”

,即意味着骊山和秦陵之间,应该有一条地下通道。

然而多年来秦陵考古队用遥感和物探在相关区域进行了许多次探测,均未发现这条记载中的地道。

而《史记》中载,秦皇陵中有天空大地,天空中镶有星辰,大地有江河入海。

依司马迁所言,这座地宫的结构格局,大异于其它墓葬。

然而阳传良一次在和秦陵考古队队长聊天时却得知,虽然还未挖开地宫,但是各种仪器的探测,均表明秦陵还是较传统的房屋式墓葬的格局。

当然规模要大很多,但格局和《史记》中的记载,有很大差异。

第二个例子就是阿房宫,这就更典型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汉书?贾山传》中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

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

关于阿房宫的史书记载,还有许多,都是言之凿凿,具体到了数字。

然而当代考古证实,现西安的所谓“阿房宫遗址”

,实为汉时所建,而真正确认下来的阿房宫,在离“阿房宫遗址”

十公里外的另一处,而且只是一个夯土台子。

也就是说,以现在的考据,阿房宫从来就没有建起来过,建了个夯土台就停了下来。

诸多史书中对阿房宫的详尽记载,都无法从考古中得到证实。

相邻小说
田园小花仙[快穿]  意外怀了对头的孩子怎么办[穿书]  在你左耳说情话  (韩娱BTS同人)假想敌  (韩娱同人)娱乐圈之放弃爱吧  我是霸总他亲妈  韩娱之善男压倒渣女  天堂岛  雄兔眼迷离  [综漫]今天也在为港黑努力赚钱  清明幻河图  歌谣  玄幻:我真不是反派啊  重生军嫂在七零  禁止投喂灵魂宝石[综英美]  世深摩  梅林诡案录  清穿之伊氏的日常  韩娱之八次元爱丽丝  待字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