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12 怒斥士贡举

他想起滞留长安十五年却依旧下第的刘德室,想起受困三十载最后一命呜呼的张谭,还有那破败荒芜的国子监。

他们为何会这样,确实有自身能力不足、头脑不明的因素在其中,可“李家人”

就不应该对他们的悲剧负上些责任吗?以前他在教科书里曾见过“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原本这话对他而言不过是行铅印的文字而已,现在穿越至此才有血迹斑斑的体会——你设科考选拔,吸引人才来为你白头倒是不错,可是你又大搞门荫制度,又搞通榜制度,又搞投卷风气,让刘德室、张谭这样无权无势的读书人为了那些似有似无、可有可无的希望而耗尽一生。

而像刘德室这样的,即便进士及第又如何?他是实现了毕生的夙愿,可然后呢,他不通经典,毫无经济实务的能力,做官也不会有任何成绩,最后还是碌碌无为到死。

他为何不通经典呢?原因不光在于他本人的执拗,更在于李家人随性而设的考试制度,前数十年一直说“初榜诗赋”

,还说可以用诗赋赎贴,贴经排在最后,可有可无;今年突然又改弦易辙,来了个“初榜贴经”

,不可赎贴,让许多举子无所适从,更间接导致了张谭的心枯而死。

而这一切,可能不过是那位垂帘后端坐的潘炎侍郎的一时心血来潮,想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

恰如那个在安上门边出言讽刺的小宦官霍竞良所言,“三条烛尽,烧残学士之心;八韵赋成,笑破侍郎之口。”

那年复一年烧残的、焦灼的、滴血的,可不就是千百举子的心吗?换来的,却可能只是上位者鼻孔里冒出的不屑一顾的嗤笑。

高岳不由得有些冲动,他又仰脖子饮满了几杯茶水,吃了些王团团送的黄精饭,觉得精力四溢、义愤填膺,不由得想起韩愈所写的《马说》,这个小小的礼部南院何尝不是个让无数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

的炼狱?

韩愈这时候也就几岁大,高岳灵感涌上,便提笔以其文为骨,施展开来,以他初级文言文的水平,倒也洋洋洒洒写了个数百字,猛烈抨击了“我唐”

的贡举制度,并且还有发挥,本着他西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生的见识,又痛骂了前代的武则天一番,“武后任事,参决大政,稍涉文史,遂好雕虫文艺,附庸文雅,当时公卿百官无不以文章而进,因循暇久,浸染成风,以至今日。

故策第竞喧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

举子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上启投卷,唯希欬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

至于怎么解决,关我p事,反正出的策也就是问我“制度当否?悉期指明。”

写完后顿觉痛快,不由得又饮了一满盅的茶水。

此时不觉又到了近午时分了。

接着又看其他的几道时务策,大约是边戎、田制、盐铁这些东西,高岳来的时候不久,对这些没有什么深入研究,但也准备凭借历史硕士生的学力,胡乱搪塞番——反正该发泄的也发泄过了,总是要落第的,走也要走的潇洒些。

谁想这时,一直坐在前厅和中庭处的那位黎逢突然提出“上请”

,他问垂帘后的潘炎,“晚生对策有一事不明。”

潘侍郎依旧十分客气,“但说无妨。”

“不知尧舜是哪一代的先辈,又是哪年及的第?”

这个上请一出口,垂帘后潘侍郎、令狐员外郎等一众试官无不目瞪口呆,眼前这黎逢看起来也是饱学之士,可谁想连尧舜是什么时代的人都不知道,还问“哪年及的第”

,接着大伙儿不由得以袖捂嘴,无不暗笑起来。

相邻小说
[清穿+红楼]林家林小爷  小甜心的神秘约定(命中已注定之四)  今天我又被嫁人了!/先撩灵魂,再撩你  无人怀疑死因  南非洲历险记  试图驯服黑莲花会出大问题  隔壁校草放学别跑  [综漫]超能力者的灾难日常  蜀山掌门的养猫日常  一口吃掉你的甜  婢女上位记  藏娇非金屋  出租爸爸  系统总在给我挖坑  刺猬的优雅  穿进豪门做咸鱼[星际]  三国真龙天子  你是我媳妇  雍正皇后种田记  福尔摩斯与开膛手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