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五,关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允许太平洋战区的尼米兹海军上将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麦克阿瑟将军发动有限攻势,以便迅速利用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中途岛大捷的决策。
这是美国人脱离英美基本战略协议的第一步。
这个战略协议早在1941年就达成了,而且经过&ldo;阿卡迪亚&rdo;会议的批准,它规定盟国的战略仅仅是牵制日本直到他们有把握打败德国为止。
到1943年2月时,尼米兹海军上将属下的指挥官们从日本人手中夺得了瓜达卡纳尔岛,麦克阿瑟将军属下的指挥官们则从日本人手中夺取了新几内亚的东端。
紧接着美国人在他们对主要战区欧洲轴心国的战争中转入进攻并开始夺取主动权之后,他们立即在次要战区太平洋上也转入进攻,开始夺取主动权。
同样,由于1942年7月,美国对日发动有限进攻的决策,加上1944年前发动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前景暗淡,因而美国陆军在1942年底用于对日作战的地面部队和航空部队比用于欧洲战区的还要多。
第六,关于1943年8月,即进攻瓜达卡纳尔岛之后不足一年,第一次魁北克会议批准的如下决策:允许尼米兹海军上将在1944年发动一场穿过中太平洋的两栖进攻,同时允许麦克阿瑟将军在西南太平洋向菲律宾挺进。
这意味着在1944年将有两个强大的攻势指向同一个目标‐‐吕宋岛-福摩萨(台湾)-中国沿海三角地带。
到1944年10月,当盟军仍在猛攻欧洲的齐格菲防线时,上述两大攻势已进至菲律宾海;而穿过中太平洋的尼米兹海军上将的攻势,把陆军航空部队的b-29超级轰炸机带到了轰炸东京的距离之内。
第七,关于一项用不着强调其重要性的决策,即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对德国腹地实施诸兵种合成进攻的协议。
这次进攻和苏联军队的大规模攻势,于1945年4月在德国腹地会合。
这种打败德国的战略模式是在1943年11月-12月间三个盟国的德黑兰-开罗会议(或&ldo;六分仪&rdo;-&ldo;尤利卡&rdo;会议)上定下来的。
到这次会议为止,横渡海峡的强大进攻的决策经过长期辩论之后,终于拍板定案了。
与此相反,打败日本的战略模式直到决定投掷原子弹,即战争的最后一刻才终于定下来。
在对日战争中,事态发展的力量所产生的影响不象在对德战争中那样可以准确地预见,而且比任何一个单独的正式的战略决策(如同西方盟国把欧战的结局押在横渡海峡的大规模进攻之上的战略决策那样)更多地取决于其他行动的结果如何。
最后的模式将视海军封锁的效果、美国穿越太平洋的两路进攻和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结果而定。
这个计划的大部分内容到1943年底才定下来,它包括苏联加入对日作战和在德国投降后十八个月打败日本。
下面将要提到的决策之八,直到投掷原子弹之前一直是上述那个形成中的计划的组成部分。
我列举这一决策似乎是荒谬的,因为它从来未付诸实施。
第八,关于把进攻日本本土,实施封锁和轰炸均纳入盟国的战略,以确保打败日本的决策。
这一决策就其政治、军事后果而言都是重要的。
它导致了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鼓励苏联参加对日战争,而且对使用原子弹的决策也产生了影响。
上述清单中没有包括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宣布的如下决策:西方盟国的战争目的是迫使敌人无条件投降。
之所以省略了这一点,是因为罗斯福总统突然地宣布这个决策,首先是一个政治行动。
我没有找到任何一条说明这一决策军事效果的结论性的论据,或者证据。
这项决策作为战略的一个侧面,正如早就公开宣布的,是盟国以彻底打败轴心国和日本为首要战争目标这一决心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