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87节:四论敦煌发见之俗文变文与唐代佛曲之关系(2)
还有一个旁证可以证明敦煌发见的俗文学受有外来的影响。
敦煌发见的遗物还有印本书籍,其中最古的一本要算不列颠博物院藏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王玠刊《金刚经》。
其余都是唐末以至五代的印本,为数也不过二十几本。
将近两万卷的卷子中写本居多,而印本却寥寥可数,可见九世纪以降以至五代,敦煌刊书之风犹未甚盛。
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其他各处刊书的事,却已司空见惯,长江、黄河两流域间都已有印本流行,大部头书如《玉篇》等至三十卷,《刘弘传》一印至数千本;而四川刊本,尤其出名。
1唐末天下大乱,而瓜沙两州独能晏然不见兵革,所以各处的人来归于敦煌者不少,外间的文化也随之以至。
敦煌在昔本来绾毂东西交通,至此又益以各处人士的流寓,文化益呈错综之态;俗文学之受别处影响,自可不言而喻了。
附记我这篇文章作好之后,曾送给西谛先生一看,承他给我提了许多的意见。
其中一条是论佛曲的,西谛先生大意以为:佛曲似为当时流传的胡曲之一种,或用为舞曲,或用为歌曲,与《霓裳羽衣曲》之类并无大别。
其所以名为佛曲者,或系其原来为颂佛之曲,或系来自佛国,故有此名云云。
《隋书&iddot;音乐志》说西凉部舞曲有《于寘佛曲》,西谛先生说佛曲或用为舞曲,说亦可通。
不过我们除了《于寘佛曲》之为舞曲而外,其他诸调佛曲,都没有以之为舞曲的。
所以我们可说佛曲中如《于寘佛曲》之类有为舞曲的,至于是否都为舞曲,却不得而知。
佛曲之为歌曲,自然是对的,因为既有宫调,当然有谱有辞。
又说佛曲或者因来自佛国,故名佛曲,这也是一种解释,不过唐以前乐曲来自佛国的很多,如天竺部歌曲之《沙石疆》,舞曲之《天曲》,不名为佛曲,似乎佛曲并不见得是因来自佛国而后有此名的。
总之佛曲的材料太缺乏了,我们还待有别的新材料发见,才可以说较为确定的话。
现在只能勉强说是这样这样,到底是否即是这样却不敢说了。
所以西谛先生的意见同我上面所下的定义,都是可以并存不废的。
承西谛先生的好意,供给许多意见,并以多种难得的材料相假,敬此致谢。
一八、四、二十夜于上海。
(见《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十号页一五七九--一五八八,一九二九年十月出版。
)
第88节:一叙言
9唐代俗讲考
本文初稿曾刊《燕京学报》第十六期。
其后获见英法所藏若干新材料,用将旧稿整理重写一过。
一九四○年五月向达谨记于昆明。
一叙言
光绪季叶,匈牙利人斯坦因(aste)供职印度教育部,于吾国甘新一带,首先发见敦煌石室藏书,捆载而归。
法国伯希和(ppelliot)闻风继往,亦劫去一部分。
于是清学部始收拾残余,运归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