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近似叛逆的主张呢?要知道,当时大宋朝的主流思想是不惜一切代价收复燕京,实现徽宗的复兴之梦。
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庶提这样的主张,难道不怕触怒徽宗,降罪于他吗?
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头脑清醒的王庶,对当时形势有着自己的判断:金人是一股新兴力量,野心勃勃,而辽和宋则过了鼎盛期,正在走向衰败。
金同意和宋联盟只不过是一时的缓兵之计,为的是集中精力进行灭辽大业。
一旦辽被灭了,宋也就失去了抵御金的屏障,到那时,金军乘势南下,势如破竹,以宋军的战斗力,恐怕无法抵御金军的锋芒,亡国的时候就到了!
怎样击破金军的阴谋呢?王庶提出,不要为了贪图燕京这点小便宜而与辽国结怨,应该主动出兵援救辽国,一起对抗金军,存住了辽,也就存住了大宋。
真是高瞻远瞩啊!
王庶,了不起!
但遗憾的是,以徽宗为首的朝庭眼睛看到的脑子想到的就只有一个燕京,他们似乎都患了近视,只看得见当前,看不见长远。
王庶的救国良策被当做耳旁风,淹没在收复燕京的喜悦当中。
贪图小利,自取灭亡!
果不其然,形势发展正如王庶所料,金灭辽后,迅速南侵,一举打到汴京,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ldo;靖康之变&rdo;。
高宗登基后,王庶投身到抗金斗争中,成为主战派的重要人物。
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为了保命,高宗迫不得已重用主战派。
王庶这时候的想法是,全心全力抵抗金军,恢复中原。
这个想法很好,也很对,但问题是他能实现吗?抛开议和派的干扰不说,主战将领之间也不团结,为了争权、争功,经常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内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王庶的报国之路也并非通畅无阻,先是自己的部将曲端不服从调遣,致使王庶兵败陕西,延安失守;后又因有人向张浚进谗言,挑拨自己和张浚的关系,致使早对王庶心生嫉妒之意的张浚,借机弹劾王庶轻率、险诈,贬为宫观官,虽后来又被重新起用,但始终郁郁不得志。
直到张浚罢相,赵鼎上台,认为王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极力推荐他,高宗也对王庶刮目相看,任命他为枢密副使。
这回算是翻了身!
受到重用的王庶首先要面对的有两个问题:第一,在对金问题上,是议和还是主战?这个没什么好说的,王庶自始至终都是个主战派。
第二,在朝廷内部争斗问题上,怎么站对?是站在赵鼎一边,还是站在秦桧一边,或是保持中立,或是做个墙头草,随风倒。
王庶的选择是坚定地站在赵鼎一边,不仅是因为赵鼎推荐之恩,还在于王庶的很多主张与赵鼎相近,与秦桧相左。
道不同,不足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