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现在我们研究,孔孟当时为什么会走这种师道与臣道之间的路线呢?我们知道,虽然后世的儒家,有了门户之见,对于道家的思想起了争论,但是在孔孟当时的知识分子,是没有儒道之分的。
老子有三宝之说:曰&ldo;慈&rdo;,曰&ldo;俭&rdo;,曰&ldo;不敢为天下先&rdo;。
孔孟的这种作法,也就是老子的&ldo;不敢为天下先&rdo;,绝对没有挺身而出,亲自扮演尧、舜的思想。
这种自己绝对不来的态度,是儒家的好处,因为他们唯恐会使天下更乱。
儒家自己不来,好了儒家,却苦了天下的老百姓,更可怜的是影响后世的儒家精神,只能规规矩矩走臣道的路子,但是要想&ldo;致君尧舜&rdo;‐‐走上王道,改变现有的状态,却又往往力不从心,受到各种客观环境的限制而事与愿违。
在达不到理想的时候,有时只能以身殉道,充分发挥了&ldo;臣节&rdo;的教育精神,做到了尽忠报国,尽忠报工而已。
如果就行为哲学和历史的事实互相参究起来,那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我们看历代的名臣和大臣以儒家之学,处身庙堂,尽管有许多作为,有许多成就,可是一遇到帝王本身或者宫廷中出了问题,他们便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儒家只是一直依傍人家的门户,无法自立,也无法对天下有更大的影响。
让我们抛一句文言,便可说:&ldo;至堪浩叹!&rdo;
梁惠王章句下
庄暴见孟子曰:&ldo;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rdo;曰:&ldo;好乐,何如?&rdo;
孟子曰:&ldo;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rdo;
他日见于王曰:&ldo;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rdo;
王变乎色,曰:&ldo;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rdo;
曰:&ldo;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rdo;
曰:&ldo;可得闻与?&rdo;
曰:&ldo;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rdo;
曰:&ldo;不若与人。
&rdo;
曰:&ldo;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ldo;不若与众。
&rdo;
臣请为王言乐:&ldo;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瑟之音,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lso;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rso;今玉田猎于此,百姓闻工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lso;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rso;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ldo;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瑟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ldo;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rso;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工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lso;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rso;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ldo;今王与百姓同乐,刚王矣。
&rdo;
讲究礼乐的治道
前面已经提过,《孟子》的这一章,绝大部分是记载孟子与齐宣王的谈话。
从齐宣王心理上不忍杀牛的一点善念说起,一直谈到后面实行王道政治的许多问题。
在孟子到齐国的前后,也正是田氏齐国最鼎盛的一个时期。
此时,苏秦也到齐国游说合纵的思想。
这里的记载,则是孟子在齐国的这段长时间里,与齐宣王多次见面的谈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