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灯下不断耕耘,时有新的发现。
八月十九日沫若读《管子》,忽悟《心术》、《白心》、《内业》诸篇与《庄子&iddot;天下篇》宋钘、尹文之学说颇为接近,便作比较研究,愈觉如影随形,若合符契。
无意之间得此发现,大快于心。
宋钘和尹文都是齐国稷下学士,在先秦诸子中应该算是重要的一派,它的主要动向在于调和儒、墨,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的道家学派的前驱。
有了这一发现,就好象重新找到了一节脱了节的连环扣一样,道家本身的发展,以及它和儒、墨两派间的相互关系,由此求得了他们的条贯。
沫若信手拈得这一新课题,不仅写了《宋钘尹文遗著考》,而且为撰述《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创造了条件。
接着又写《庄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
《庄子》原是沫若幼年时代爱读的一本书,其中好多篇至今犹能背诵;荀子其人其事沫若本来就不喜欢,在《〈先秦学说述林〉后叙》里早就说过他的坏话。
可是轻率地诬枉古人与无端地偏爱古人一样,都不是一个学者应有的科学态度。
沫若要求自己批评古人必须如同法官断狱一样,一定要十分周详。
法官判决是非依据的是法律,沫若评断善恶依据的是道理,即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
荀子虽然已经逐渐离开了这种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但是他还没有达到后代儒者那样下流无耻的地步,这就是沫若对他所作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别看沫若成天价在故纸堆里出没,尽与这样那样的古人打交道,可他一刻也没忘掉纷繁复杂的现实斗争。
国事纷扰不宁,日寇发动了中原大攻势,从河南一直打到广西,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计划快要得逞,衡阳国民党守军将领投降日寇后,桂林、柳州又相继沦陷,贵阳也已告急。
沫若喟叹之声如蜩如螗,忧乱之心如沸如羹。
时局维艰,似乎不能容许他再有余暇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手头的文稿该告一段落了。
他很想赶写《名辩思潮的批判》,然而只开了个头,终因时间难以为济而不得不往后延宕。
下乡以来不知不觉六个月了,白果树的叶子已被寒风扫得零零落落,树下的白果却铺满一地。
沫若半年笔耕收获不算少,加上去年同期的劳绩,可以编成两个集子了。
后于一九四五年先后出版的《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其中大多数文章就都是这两年来在白果树下完稿的。
沫若真想将来能有机会将这两个集子合印成一部,题名《白果树下书》,那多别致!
四十一
一九四四年是朱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恰好又逢甲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都准备辟专栏发表纪念文章。
一月十五日,编辑于怀等人来天官府四号与沫若共商此事,即定下撰稿人名单,沫若当仁不让,另外还想发信约请&ldo;明史泰斗&rdo;柳亚子&ldo;开炮&rdo;。
为了搜罗有关史料,沫若到处向友人商借、求索。
在参考书匮乏的情况下,他以《明史》和《明季北略》为依据,还涉猎《明亡述略》、《剿闯小史》、《烈皇小识》等多种书籍,反复研读,再三思考,直到成竹在胸,方始动笔。
这篇题为《甲申三百年祭》的纪念文字,写来可谓呕心沥血。
沫若紧紧抓住一代波澜壮阔的阶级斗争和农民革命运动,从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朱明王朝的必然灭亡,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兴起的根本原因,深刻地总结了这支革命队伍最终失败的沉痛教训。
他好象含着泪在跟李自成促膝谈心:
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