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做菜制汤戒混浊为人办事不糊涂
随园食单戒单(十三)
戒混浊原文:混浊者,并非浓厚之谓。
同一汤也,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搅浑之水;同一卤也,食之不清不腻,如染缸倒出之浆。
此种色味令人难耐。
救之之法,总在洗净本身,善加作料,伺察水火,体验酸咸,不使食者舌上有隔皮隔膜之嫌。
庾子山论文云:&ldo;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rdo;是即混浊之谓也。
江南杨州有&ldo;虹桥修禊&rdo;之会,参加者都是当代名士。
所谓&ldo;修禊&rdo;,说白了,就是在三月三日这气候宜人的日子,借虹桥这块风景优美的宝地,文人云集,比一比诗词佳作,修禊在古代原是春日到水边用香熏草药沐浴以祛灾祈福的一种风俗,自魏以后逐渐演变为人们游春宴饮的一种野外活动,如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
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在扬州,王渔洋于康熙元年(1662)、三年(1664)两度举行虹桥修禊,邀集天下名士写诗唱和,后来编成《虹桥唱和集》和《冶春诗》,风行南北。
乾隆二十三年两淮都盐运使卢雅雨召文人雅士于扬州红桥三贤祠集会,主持的虹桥修禊,盛况不减当年,和诗者约七八千人,诗集编为三四百卷。
一时俊彦,都有奉和之作。
袁枚江南才子也在被召之列,席间见一老者乃杨州八怪郑扳桥是也,连忙上前相见。
郑板桥时年七十有一岁,袁枚虽四十八岁,二人可谓忘年知音,互相久仰盛名,但虽是同时代名士却只是神交从末谋面,二人相见根晚,板桥说子才诗学早无闻名二十年前就知道了,老夫为你还曾经哭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郑板桥在山东潍坊做知县时听说袁枚坠马身亡不绝以足蹋地大哭不己,疼惜文坛诗界失之人才,天下虽大,人才有数,后来才知是误传,当时袁只是从马上掉下来受伤而己,为此曾写诗记之,诗中有&ldo;闻死误抛千点泪,论才不觉九州宽&rdo;之句,可见传闻不可信,一件事经传闻就变味了,此次会晤。
二人乘兴唱酬,甚为欢畅。
袁枚当庭做诗:《投郑板桥明府》云:&ldo;郑虔三绝闻名久,相见邗江意倍欢。
遇晚共怜双鬓短,才难不觉九州宽。
&rdo;可见袁枚对郑板桥的推崇,以及意外相见之喜悦;可见两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憾,。
板桥也以诗相赠,&ldo;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rdo;此诗真迹现藏于四川博物馆,诗其中蕴藉的是惺惺相惜之意。
袁枚与郑板桥扬州相会后,直至郑板桥去世两人在末见过面。
郑板桥是杨州八怪之首,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工诗、词,善书、画。
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ldo;六分半书&rdo;。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ldo;扬州八怪&rdo;之说,由来已久。
人数也互有出入。
民间认同的&ldo;八怪&rdo;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这此人另成一派。
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
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ldo;丑八怪&rdo;,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郑板桥为&ldo;扬州八怪&rdo;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诗、书、画世称&ldo;三绝&rdo;,擅画兰竹。
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板桥字怪画怪人更怪,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