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14章

养心根本要靠手脚。

曾国藩的养心法是典型的身心兼治,因为一个人一生以老、庄为法,可能会失去进取心,也很难有所成就,更不用说能成大事了。

本来,成大事与老庄的养心说是矛盾的。

如何化解这个矛盾?曾国藩主张磨难波折时要把心放得下,养得灵,不能因为身处困境而郁郁寡

欢,那样永远不会有东山再起之日。

基于这种看法,他对苏东坡最为赞成,认为是中国少有的榜样。

曾国藩说,在官场中混最不易,最易丧失威权与荣耀,其中也有一些&ot;规矩&ot;,这些规矩要独运于心,在幕后遵守,一是不直言人短,二是知己悦人,即保持一团和气最重要,三是要提防好人捣乱。

他最后说,苏东坡犯了三大忌,几次被贬,但可贵的是志向

操守不改,能顺应环境的变化而生存。

在苏轼看来,人之所以要对人间万事超然旷达、随遇而安,是因为人生太渺小、太短促了。

那&ot;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ot;的曹操和&ot;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ot;的周瑜,&ot;如今安在哉?&ot;曹操、周瑜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成为历史的烟云,如今到哪里去寻觅他们的踪迹呢?岁月悠悠,宇宙无穷,人的生命犹如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人生短暂,萍踪无定,人生的历程如雪泥鸿爪,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开不败的花朵,也没有看不完的好景,&ot;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分明&ot;?梨花怒放,柳絮飞舞,糙色青青,满城春色,人们在尽兴地赏花游春,可是&ot;人生看得几分明?&ot;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尽兴赏花的机会呢?有限的人生给人们带来多少惆怅和迷惘啊!

既然人生胜景难逢,聚少散多,别时容易见时难,那么,何必过分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升沉荣辱呢?&ot;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ot;,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很快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因此,汲汲于个人的物质利欲、富贵穷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就像在醉梦中仍你争我夺,实在显得太荒唐可笑。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虽然意识到人生短暂,却并没有由此走到《列子》鼓吹的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的道路亡去,也没有像魏晋名士们那样,沉浸于性命无常、人生如梦、欢乐苦短、忧愁苦多的伤感中不能自拔。

苏轼以清醒的理性精神对待人生,认为人们应该&ot;循物之理&ot;,按照客观事理和人的生命规律生活,随遇而安,&ot;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ot;,只有遵循客观事理和人的生命规律,才能尽人事,终天年,做到死而无憾。

第22节:第二章曾国藩的磨砺之功(11)

怎样才能尽人事,终天年,死而无憾呢?苏轼认为关键在于淡化功名利禄、物质欲望,进退出处、显达富贵、福祸穷通一任于天。

&ot;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少,而可悲者常多&ot;。

世人之所以乐少悲多,是因为他们拘泥于个人的福祸得失、汲汲于一己之富贵荣辱,不能超然物外。

只有超然物外,随缘自适,才能乐观旷达,&ot;无往而不乐&ot;;&ot;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册于物之外也&ot;,&ot;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ot;。

正是由于苏轼超迈旷达,无往而不乐,所以,他能在各种各样的人生情境下,始终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安宁。

在顺境,即使在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的春风得意之时,也没有得意忘形、飘飘然不知所往;在逆境,即使是身陷囹圄或贬居流放,也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他总是在乎凡甚至是困苦的生活中去体味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欢欣。

&ot;乌台诗案&ot;后,苏轼被贬居黄州,他不仅政治上失去自由,行动上受到限制,而且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ot;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ot;,&ot;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风波里。

相邻小说
苗疆客  翼展星穹  (剑三同人)天意如刀  小夫郎靠种田养傻夫  绝不放手  曾国藩家训  挺经  [综漫] 拥有纳萨力克守护者后成为最强  冰鉴  曾国藩家书  小飞鼠历险记[星际]  晚清有个曾国藩  穿书七零:柔情糙汉娇娇妻  曾国藩全书·冰鉴  公子如玉  [综]租赁女友事务所  她和她的黑莲花徒弟  曾国藩传  [HP同人]挖黑魔王墙脚  前妻有毒,总裁吃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