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32章

曾国藩不仅重视选拔人才,而且重视培养人才。

他对部属进行教育、培养、熏陶的原则是&ot;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ot;。

所谓&ot;用仁&ot;,就是视部属如子弟,教育其努力上进。

帮助其成才、发迹;所谓&ot;用礼&ot;,则是指对部属恪守礼法。

持之以敬,临之以庄,保持尊严和得体,避免言行举止的失态。

形成了独特的一套人才造就之法。

曾国藩把各种人才招来以后,先要对人才有个或长或短的&ot;访察&ot;即考察过程。

以辨其贤否、真伪,然后&ot;权其材智长短器使之。

各尽其用,人无弃材&ot;。

所以,除了一些直接破格提升以重任者外,曾国藩一般是将所罗致的人才先安置到自己的幕府即大本营内。

让他们办理文稿、充当参谋等,使他们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

增长才干,取得办事经验,同时对伯们进行经常性的品德教育与熏陶。

这种熏陶、教育、培养,既有他以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的无言表率来潜移默化,也有他对部属们进行经常性的训话、交谈和约束加以陶铸通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把他们造就成才,并伺机荐任合适之职。

曾国藩曾在《原才论》中,论述过育才之法,提出&ot;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ot;。

强调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

他最恨官气,因此就摒弃官府排场,力禁部下迎送虚文;他最恨懒惰,自己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而对部下僚属,小到个人治心治身,大到治军治饷,无不以自己的信条、经验严格要求,耐心训导。

在他给部下的批牍和书札里,训导劝勉之语甚多,曹国藩赋予他的幕府两种职能,一是治事,一是育人,使幕府不仅是抬事之所,也是培养人才的学校。

曾国藩本人既是军政官长,也是业师,幕僚则既是工作人员,又是生童,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他的幕府说;此&ot;间尚无军中积习,略似塾师约束,期共纳于轨范耳。

&ot;他在给丁日昌的信中则谈得更为具体:&ot;局中各员譬犹弟子,阁下及藩司譬犹塾师,勖之以学,教之以身,诫之以盲,试之以文,考之以事,诱掖如父兄,监督如严师,数者缺一不可,乃不虚设此局。

&ot;这既是对江南制造局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幕府的要求。

可以说是他设立幕府的一项宗旨。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此意,自觉去做,还把它写成对联,贴在总督衙门的府县官厅上:

第51节:第五章曾国藩的用人之律(6)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曾国藩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每个幕僚。

曾国蕾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将当时切于实用的知识学问概括为四项内容,令每个幕僚自选一项进行习练,并将此列入条令,人人都必须遵守,他在《劝诫委员四条》之三《勤学问以广才》中说:&ot;今世万事纷纭,要之不外四端,曰军事,曰吏事,曰饷事,曰文事而已。

凡来此者,于此四端之中各宜精习一事。

习军事则讲究战攻、防守、地势、贼情等件,习吏事则讲究抚字、催科、听讼、劝农等件,

习饷事则讲究丁渭、厘捐、开源、节流等件。

习文事则讲究奏疏、条教、公牍、书函等件。

讲究之法则不外学问二字。

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问于当局则知其甘苦,问于旁观则知其效验,勤习不已,才自广而不觉矣&ot;。

曾国藩培养人才的办法约有三条:课读、历练、言传身教。

曾国藩要求所有部属、僚友按其专业方向读书学习,而对自己身边的幕僚则抓得尤紧,要求尤严,既有布置,也有检查。

在环境较为安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曾国藩大营进驻安庆之后,他就对身边幕僚进行定期考试,每月两次,亲出题目,亲阅试卷,评定等次。

在曾国藩与赵烈文的日记中,都有关于曾国藩考试幕僚的记载。

曾国藩通过这种办法,既可督促幕僚读书学习,也可了解他们各自的情况与水平。

相邻小说
翼展星穹  公子如玉  她和她的黑莲花徒弟  小飞鼠历险记[星际]  曾国藩家书  [综]租赁女友事务所  [HP同人]挖黑魔王墙脚  苗疆客  [综漫] 拥有纳萨力克守护者后成为最强  绝不放手  小夫郎靠种田养傻夫  曾国藩传  穿书七零:柔情糙汉娇娇妻  冰鉴  挺经  前妻有毒,总裁吃上瘾  晚清有个曾国藩  (剑三同人)天意如刀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全书·冰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