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17章

曾国藩的同乡好友欧阳兆熊曾经认为,曾国藩的一生有三变是早年在京城时信奉儒家,治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采用法家,晚年功成名就后则转向了老庄的道家。

这个说法大体上勾画了曾国藩一生三个时期的重要思想特点。

第26节:第二章曾国藩的磨砺之功(15)

曾国藩扎实的儒学功底,是在作京官这个时期打下的。

他用程朱理学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作官的大门之后,并没有把它丢在一边,而是对它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新的环境里,他

得到了唐鉴、倭仁等理学大师的指拨,登堂入室,其理学素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种身心修养在儒家是一种&ot;内圣&ot;的功夫,通过这种克己的&ot;内圣&ot;功夫,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之目的。

他还发挥了儒家的&ot;外王&ot;之道,主张经世致用。

曾国藩对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深入研求,是他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特点,而对于这一套理论、方法的运用,则贯穿于他整个一生。

太平天国起,曾国藩临危受命,组织湘军镇压农民起义。

在这个时期,尤为鲜明地表现出他对法家严刑峻法思想主张的推崇。

他提出要&ot;纯用重典&ot;,认为非采取烈火般的手段不能为治。

而且,他还向朝廷表示,即使由此而得残忍严酷之名,也在所不辞。

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他设立审案局,对所捕农民严刑拷打,任意杀戮。

他还规定,不完粮者,一经抓获,就地正法。

在他看来,儒家的&ot;中庸&ot;之道,在这个时候行不通了。

曾国藩的老庄思想,始终都有表露。

他常表示,于名利之处,须存退让之心。

自太平天国败局已定,即将大功告成之时,这种思想愈益强烈,一种兔死狗烹的危机感时常萦绕

在心头。

他写信给弟弟说,自古以采,权高名重之人没有几个能有善终,要将权位推让几成,才能保持晚节,天京攻陷之后,曾国藩便立即遣散湘军,并作功成身退的打算,以免除清政府的猜忌。

世谓曾国藩以禹墨为体,老庄为用,实则曾国藩在1858年以前以禹墨为体,申韩为用(申不害、韩非)。

1858年以后,始改而趋巽顺。

如果将曾国藩的一生处世也按三个阶段来划分,亦各有其特点,第一阶段,为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擘画经营,功德圆满之时;第三阶段,为自概自抑,持盈保泰,不在胜人处求强的平和时期。

民国的何贻馄说:

就曾公之三个时期而言,则早年生活,如朝暾初出,气象蓬勃。

无论情感意志,学问德行,均有蒸蒸日上之概。

及至中年,则如白日丽天,盛极一时,无论道德学问,事业文章,均有渐臻成熟,无以复加。

泊乎晚年,宛若斜阳晚照,好景无多,虽德量愈醇,令人仰慕,志气事功,亦少退矣。

可见曾国藩的处世,不仅是一生三变,甚可说是一生多变。

他是在随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

曾国藩从刚方有余到懂得藏锋和圆通处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经过了炼狱般的砥砺。

1857年2月奔丧至家,到1858年6月再度出山由湘乡动身赴浙江,是曾国藩居家的一段时间。

在这一年半当中,是曾国藩一生思想,为人处世的重大调整和转折的时刻。

相邻小说
曾国藩全书·冰鉴  公子如玉  穿书七零:柔情糙汉娇娇妻  [HP同人]挖黑魔王墙脚  小飞鼠历险记[星际]  小夫郎靠种田养傻夫  绝不放手  曾国藩传  挺经  她和她的黑莲花徒弟  晚清有个曾国藩  翼展星穹  [综]租赁女友事务所  [综漫] 拥有纳萨力克守护者后成为最强  苗疆客  冰鉴  曾国藩家书  (剑三同人)天意如刀  前妻有毒,总裁吃上瘾  曾国藩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