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13章

曾国藩语录: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即高明。

贤否智愚,所由区也。

翻译: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据它的志趣高下来确定。

志向低獭的人才安于现状,摆不脱世俗陋规的束缚,因而让人觉得越来越卑污。

志向远大的人才仰慕古圣先贤,因此一天一天地高明起来,人才的优劣和智愚,就从此开始区别开了。

第20节:第二章曾国藩的磨砺之功(9)

立志固然很重要,但立什么样的志则是更深一层次的题,志向的高低决定他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曾国藩深知他自己是靠一种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而卓立于群的,因此,因此,曾国藩不仅反复向子弟灌输立志的重要,而且还常具体地指点他们如何立志、立什么样的志。

他在家信中说:

君子立志,应有包融世间一切人和一切物的胸怀,有内以圣人道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

因此君子所忧虑的是德行不修炼,学问不精通。

所以,当顽民得不到教化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蛮夷入侵中原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小人在位贤才受害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天下百姓得不到自己的恩择时,他们就深深忧虑;这真是所谓悲天悯人啊!

所有这一切才是君子所要忧虑的,至于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肚俗之荣辱、贵贱和毁誉,君子从来就无暇顾及。

二十岁前的曾国藩。

其实胸中并没有远大的这样的&ot;内圣外王&ot;(

成就自己,就是所谓&ot;内圣&ot;;成就外物,就是济民利物,也就是&ot;外王&ot;)的高尚志趣。

只是在道光十年,其父觉得自己的才质不及儿子,自己所知的尽教完了,就把他送到衡阳汪觉鹿先生处学习了一年。

此后,曾国藩眼界大开,助长了一些锐意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又回到本县涟滨书院就读时,得到师长刘元堂先生的欣赏,在刘元堂先生的栽培下,曾国藩痛下决心,毅然将原字伯涵改为涤生,按照他自己的解释,&ot;涤&ot;就是&ot;涤其旧污之染&ot;,&ot;生&ot;即&ot;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ot;。

意即告别旧我,走向新生之意。

并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座右铭:&ot;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ot;

他还经常借诗文以抒发自己的志趣,自比于汉兴之初的李斯、陈平、汉末的诸葛亮等&ot;布衣之相&ot;,幻想&ot;夜半霹雳从天降&ot;,将他这个生长在僻静山乡的巨才伟人振拔出来,用为国家栋梁。

他十分自信地在诗中表示:荡荡青天不可上,天门双螭势吞象。

豺狼虎豹守九关,厉齿磨牙谁敢仰?群乌哑哑叫紫宸,惜哉翅短难长往。

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乡。

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凤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如同生长在深山中的巨材一样,有朝一日成为国家大厦的栋梁。

曾国藩的志趣,也可以从他的治学目的论上边体现出来。

每个人治学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跻身仕途,或想发家致富,或想陶冶性情,或想消遣自娱,或想著书立说以警后人。

正如&ot;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ot;。

相邻小说
曾国藩传  翼展星穹  曾国藩全书·冰鉴  曾国藩家书  绝不放手  (剑三同人)天意如刀  穿书七零:柔情糙汉娇娇妻  前妻有毒,总裁吃上瘾  冰鉴  小飞鼠历险记[星际]  公子如玉  [HP同人]挖黑魔王墙脚  曾国藩家训  小夫郎靠种田养傻夫  [综]租赁女友事务所  晚清有个曾国藩  挺经  苗疆客  [综漫] 拥有纳萨力克守护者后成为最强  她和她的黑莲花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