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谈到尼采对于无意识的研究,还不能不提一下他已经触及到了类似荣格后来提出的&ot;集体无意识&ot;或&ot;原始意象&ot;的观念。
这里只要摘引两段话就够了:&ot;在感情的奔放中,在幻梦和疯狂的玄想里,人可以发现他的原初面目和人类的古史,兽性及其狰狞之状,他的记忆这时回到遥远的往古;而他的文明形态是从忘却这原始经验即抛开这记忆之后发展成的。
&ot;《朝霞》第312节。
《尼采全集》第4卷,第253页。
&ot;我私下发现了,古老的人性和兽性,乃至整个原始时代,一切有感觉的存在物的过去,在我身上继续思维着,继续爱着,继续恨着,继续推论着……&ot;《快乐的科学》第54节。
《尼采全集》第5卷,第87-88页。
尼采称他的这种意识为&ot;幻象意识&ot;,并不能证实,可是会不期然而然地从我们的无意识的海底浮现到海面上来。
语词的化石
尼采对于理性的批判,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方面,就是对于语言的批判。
语言对于真实意义的遮蔽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混乱,已经引起现代西方哲学界的普遍注意。
甚至可以说,它几乎是各派哲学的一个共同出发点。
逻辑经验主义由此而把哲学的使命归结为分析语词的意义,使命题得到澄清,由此,语义学一时风行。
存在主义、现象学等非理性主义流派也愈来愈重视语言问题,试图探索某种对话式直接沟通的途径。
尼采的作用是提出了问题,揭露语词的遮蔽、迷惑和歪曲作用,至于如何解决问题,则要留待后人了。
尼采认为,语言与意识是同步发展的,它的作用是充当传达的标记。
因此,它和意识一样仅属于人的社会性领域。
在这个意义上,他轻蔑地称语法为&ot;大众形而上学&ot;。
参看《快乐的科学》第354页。
他还把理性称作&ot;语言形而上学的基本假设&ot;,把&ot;语言中的&39;理性&39;&ot;形容为&ot;一个多么欺诈的老妪&ot;。
《尼采全集》第8卷,第79-80页。
在他看来,语言的遮蔽作用,既表现在对外部对象的遮蔽上,也表现在对我们内心世界的遮蔽上。
关于对事物的遮蔽,尼采说:&ot;古人造一个词,便以为他们有了一种发明。
但在事实上如何不是这样!--他们触到一个问题,警告后人不去解决它,于是造了解决的障碍物。
--现在我们碰撞到许多化石似的语词,即使碰断一条腿,也不能破一词。
&ot;《朝霞》第47节。
《尼采全集》第4卷,第51页。
又说:&ot;看到事物如何称呼比起它是什么来远为重要,这使我极为劳神而且不断地极为劳神。
事物的称呼、名字和外貌,价值、流行尺度和权衡--原来多半是一种错误,一种任意性,像一件衣服加于事物,与其实质乃至表皮全然无关--由于对它们的信仰,以及一代代的生长,渐渐长到事物之上和事物之中,化作了事物的躯体;开始的现象最后几乎总是变成本质并且作为本质起作用!&ot;《快乐的科学》第5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