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因此,一切受到名誉侵扰的人应该明白,现在你在苦恼的事情,绝大多数无足轻重。
这一点要看破很不容易,你看连那么多极其智慧的人物也都没有看破。
但是,不看破毕竟是在犯傻,时间的力量什么也不能抗拒,珍贵的生命怎能流失在无谓的自惊自吓之中。
那么,要不要动一点脑筋,来预见一下今后的名誉坐标呢?我觉得也完全没有必要。
自身名誉的基点是生命质量的自然外化。
这是追求不到、争取不来、包装不出的,同时也是掩盖不住、谦虚不掉、毁损不了的。
说到底,一个人在自身名誉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
好就好在无能为力,一旦用力追求,便会弄巧成拙。
在这里正好可以引用十七世纪英国政治家哈利法克斯的一句话:
从被追求的那一刻开始,名誉就是一种罪恶。
只有在那些人们能自然拥有而不必强求的地方,它才成为一种美德。
这话好像说得太硬了一点,但世间很多罪恶都从追求本来并不拥有的名誉开始,倒是确实的。
有时也需要追求。
那就是在被诬陷和起哄闹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应快速脱离简单防守的前沿,去追求一种真正有价值的精神高度。
这种追求放弃了反击、声辩和恢复名誉的权利,因此看起来不像追求,而实际上却在默默追求那种最终毁损不了的东西。
既然是最终毁损不了的东西,为什么还去追求呢?为的是让自己的身心免遭不必要的损耗,尽早获得安顿。
因此,损害别人名誉的人常常在发出一片喧嚣后找不到预期中的回应,是对方害怕了吗?可能性很小。
喧嚣者们此时应该慌张地憬悟一点什么,看看自己所攻陷的那些名誉背后,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名誉。
他们或许也想对这种背后的名誉做点什么,没想到刚刚走近前去就不得不止步,因为一眼就可看出,那是一个无法喧嚣的领地。
荒芜的高处
最后,想顺便谈谈已经取得名誉的人的心态问题。
已经取得名誉的人,一般被叫做名人。
身为名人而做着不名誉的事,大家就会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这种心情很可理解,因为名人早已与大家有关。
所谓&ot;欺世盗名&ot;的恶评,就很难用到一般骗子身上,因为只有真正出名才有资格欺世。
鉴于此,人们在向名人喝彩、与名人套近乎的同时,往往又保持着潜在的警惕性、监视性乃至否定性,而且名声越大,这方面的目光就越峻厉,因而产生了&ot;楼有多高,阴影就有多长&ot;的说法。
对此,名人大多感到委屈,觉得本来名声也是你们给的,怎么一下我倒成了谁都可以指手画脚的对象?其实一切受惠都是有代价的,不应该存在委屈心理。
并不是说,名人应该谨小慎微、寡言少语、处处赔笑地过日子,因为这种状态不可能对事业有重大创造、对社会有像样贡献,而没有创造和贡献,何以还算作名人?因此,名人们总是进退维谷。
常听人说,名人太嚣张,但据我观察,出名后很快变得萎缩的名人更多。
萎缩不完全是害怕,大多是应顺和期待,应顺着众人炯炯逼视的眼,期待着众人欲说未说的嘴。
贝多芬在一篇书简中说:&ot;获得名声的艺术家常受名声之苦,使得他们的处女作往往是最高峰。
&ot;这就说明了成名之后萎缩的普遍性。
不管是萎缩还是嚣张,都是病态。
要克服这种&ot;名人症候&ot;,唯一的办法是在名誉上&ot;脱敏、消炎&ot;,平平稳稳地找回自己。
我们原本是寻常的从业人员,周围突然响起了喝彩声,抬头一看居然是针对自己的,不免有点惊慌,那就定定神,点头表示感谢,然后继续低头做自己的事吧。
如果觉得要为喝彩声负责,那么今后的劳作也就成了表演。
但是,万万不可为追求喝彩而表演,因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你就成了取悦于人、受制于人的角色,而哗众取宠从来就没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