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我对哈隆的汉学图书馆也可以说是做过一些贡献的。
中国木板的旧书往往用蓝色的包皮装裹起来,外面看不到书的名字,这对读者非常不方便。
我让国内把虎皮宣纸寄到德国,附上笔和墨。
我对每一部这样的书都用宣纸写好书名,贴到书上,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书,非常方便。
而且也美观。
几个大书架上,仿佛飞满了黄色的蝴蝶,顿使不太明亮的大书库里也充满了盎然的生气。
不但我自己觉得很满意,哈隆更是赞不绝口,有外宾来参观,他也怀着骄傲的神色向他们介绍,这种现象在别的汉学图书馆中也许是见不到的。
时间已经到了1937年,清华同德国的交换期满了,我再也拿不到每月120马克了。
但这也并非绝路,既到了德国,总会有办法的,比如申请洪堡基金等等。
但是,哈隆教授早已给我安排好了,我被聘为哥廷根大学汉语讲师,工资每月150马克。
我的开课通知书赫然贴在大学教务处开课通知栏中,供全校上万名学生选择。
在几年中确实有人报名学习汉语普通话,但过不了多久,一一都走光。
在当时,汉语对德国用处不大。
不管怎样,我反正已经是大学的成员之一。
对我来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是非常有利的。
这时陆续有几个中国留学生来到哥廷根。
他们中有的是考上了官费留学的,这在当时的中国,没有极强硬的后台是根本不可能的。
据说,在两年内,他们每月可以拿到八百马克。
其余的留学生中有安徽大地主的子弟,有上海财阀的子女。
平时财大气粗;但是,1939年二战一爆发,邮路梗阻,家里的钱寄不出来,立即显露出一副狼狈相。
反观我这区区150马克,固若金汤,我毫无后顾之忧,每月到大学财务处去领我的工资。
所有这一切,我当然必须感谢哈隆教授。
哈隆教授的汉学图书馆在德国在欧洲是名声昭著的。
我到图书馆去的时候,时不时地会遇到一些德国汉学家或欧洲其他国家的汉学家来这里查阅书籍,准备写博士论文或其他著作。
英国的翻译家arthurwaley,就是我在这里认识的。
时间大概是到了1938年,距二战爆发还有一年的时间。
有一天,哈隆教授告诉我,他已接受英国剑桥大学的邀请去担任汉语讲座教授,对他对我这都是天大的喜事。
我向他表示诚挚的祝贺。
他说,他真舍不得离开他的汉学图书馆。
但是,现在是不离开不行的时候了。
他要我同他一起到剑桥去,在那里他为我谋得了一个汉学讲师的位置。
我感谢他的美意;但是,我的博士论文还没有完成。
此事只好以后再提。
他去国的前几天,我同当时在哥廷根的中国留学生田德望在市政府地下餐厅设宴为他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