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您用了&ot;经营&ot;两个宇,可见得李登辉,或者说,政治人物的影响多大,不知不觉的影响。
前年连战用了&ot;全方位&ot;这个词,马上就变成流行词。
这种影响当然使政治人物暗中欢喜,但是小老百姓如你我,不得不防!
没有,我没有&ot;经营&ot;台湾的具体蓝图,如果有的话,我就和李登辉去竞争当总统了。
我对政治兴趣并不大,只是因为关心,所以对许多事情有些看法;基本上,我想当作家比总统要好玩得多,怎么&ot;经营&ot;台湾?国事如麻,从小事开始。
既然我自己不会去&ot;经营&ot;台湾,我会把选票给一个将&ot;托儿&ot;问题和老人福利当作国家大事来讨论的候选人,不论男女,我不相信统独之争比解决托儿问题来得重要。
台湾发展到今天的全面泛政治化,根本就忘记了政治的原始目的:政治为人的福利存在。
十九、&ot;野火现象&ot;时期的台湾和现今的台湾,在政治、社会、文化诸面相有何令人悲观与乐观者?
答:悲观或乐观是主观的感受;也许因为我不必天天面对台湾政治的恶俗,从整体来看,我是乐观的。
1995年的台湾社会无论如何都比&ot;野火&ot;时代进步,现在看起来特别乱,是因为在威权时代,我们连讨论的自由都没有。
军中人权,环境污染,贪污渎职,司法不公,官商勾结……哪一样不是早就存在的问题,只不过在霸权的覆盖下被消音罢了。
现在虽然乱,乱象浮上表面总比隐藏在下面腐烂要好吧。
但是台湾的进步也是有限的。
军队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十年前军中死人不断的事社会根本不知道,十年后社会知道了每一个死者的名字,但也仅此而已,距离合法,合理,合情的军队还很远,明白地显示,台湾仍旧是一个从独裁到民主的过渡社会。
过渡,表示它需要时间成熟定型,而我们的社会比较焦躁急切,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特重。
最近《新新闻》的一个问卷调查说有664的人认为民意代表只谋私利,不反应民意,428的人认为国家缺少好的报导,记者的结论是,调查勾勒出一个&ot;暗淡缺乏光明色彩&ot;
的台湾。
我倒觉得不一定。
德国的民主体质够结实了吧?1994年一项问卷提出一个问题:&ot;身为公民面对国家,你觉得只能任它摆布,完全无力,还是觉得自己有充分参与的力量?&ot;
结果有59的德国人回答:他们觉得完全无力。
把种种调查和别的国家比一比,解读也许就不那么悲观。
台湾人对现状的不满,不见得表示现状比从前坏,它很可能表示台湾人对现状品质的要求比从前高,而且高得很多;要求越高,不满越深,从这个角度看来,这是一种健康的不满,不是灰暗的。
这当然不是说台湾一定有光明的前程,十年前不能讨论的台湾定位问题十年后可以正视了,一旦正视,问题的困难程度也才浮现出来。
在外是统一之声的巨大威胁,在内是国家认同的四分五裂;国家认同的凝聚像一粒苹果的成熟,需要充分的雨水和阳光,也就是时间,让它自然变得红艳熟软:我只怕我们没有这个时间,历史可以是极残酷的。
我的悲观在此。
二十、文化是否可以介入政治、改变社会?
答:用&ot;介入&ot;一辞,指的显然是所谓精英文化,因为要讲文化整体,政治就是文化的形于外,文化要如何&ot;介入&ot;文化呢?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台湾地方政治的运作,就会发现:西方公民社会的选举规则一移植到台湾的乡土上,竟然结出怪异的果实。
中国传统文化的血缘,学缘,地缘……种种观念操纵地方选举,选出来的无可避免的是代表血缘,学缘,地缘利益的偏狭人物,往往与民主精神背道而驰,但他们又确实是参与政治的产品。
当我们发现民意代表恶俗不堪时,我们究竟要批判政治呢?还是自己的文化?
再说精英文化&ot;改造&ot;社会的可能‐‐这本是五四的基本精神,十年前的&ot;野火&ot;也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可是十年后的今天我看见两个不同的地方,佼精英文化失去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