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那年约有两百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二十五万以上是在十六至二十一岁之间。
《幸福》月刊称他们为大萧条时期的&ldo;漂泊无依的人&rdo;。
各州警察押送退伍军人从这个州的边界到那个州的边界,都依照各县法警警长在大萧条初期早已定下了的规矩来做。
由于各地方政府都有大量的人等待救济,所以贫苦的外来人就被指控为流民,解送到邻县边界上去。
只有东圣路易等几个城市声誉很好,因为有救世军分站分发救济品,但是多数城市见外来人就赶,名声很坏。
加利福尼亚州首先建立了强迫劳动营,随后又在通往该州的各条公路上布满岗哨,阻止穷人入境。
在亚特兰大市,衣衫褴褛的外来人被判刑三十天,解往富尔顿县用铁链锁成一串,强迫劳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埃里克&iddot;塞瓦赖德才二十岁,就已经成了流浪汉。
后来他回忆说:&ldo;我们当时说某个城市好不好,就是看那里的市民是否乐善好施,看铁路货车场的警察是否脾气和善。
只要有一条路可走,谁都不想到怀俄明州夏延市去。
那里的车场,往往不只有警察拿着棍子追,还会有手枪打过来。
要是想从夏延市走到另一个车站,路又那么远。
&rdo;
这些漂泊无依的人是什么人呢?基本成员是长期流浪者,他们的&ldo;丛林&rdo;(露营地)可以让别人暂时栖宿,但是多数还是头一回远走他乡的。
其中有两手空空的分成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田庄被扣,只好离乡背井的农场主,还有一大批刚从中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衣裳破烂的青年人,当时叫作&ldo;走投无路&rdo;的一代。
塞瓦赖德本是银行家的儿子,其他青年也有不少是中产阶级出身的。
爱到各地跑跑,这本是美国人的传统。
美国人喜欢说:&ldo;别嫌我们风尘仆仆,&rdo;&ldo;要发迹就得出门。
&rdo;&ldo;我要到处走走。
&rdo;&ldo;老子逛地方去&rdo;。
失了业,就一家人挤进一辆旧汽车,乐观地漫无定向地四处找工作;可是到头来,却一贫如洗,浪迹天涯。
牛顿&iddot;d贝克当年在《纽约时报》上写道,&ldo;这些人是我们邮局在信封上标着&lso;地址不详&rso;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谓&lso;过路人&rso;。
这里边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
有大学毕业生,也有从没进过教室的儿童。
临产的孕妇,生病的婴孩,还没生过孩子的年轻夫妇,一辈子干一种活、忽然失业的愁眉苦脸的中年汉子‐‐所有这些人天天奔波、流浪。
有社会情况不安定的国家,就有这种生活不安定的人,我们常常想起沙漠地区的游牧部落,而今我们也有了大萧条时期的流民了。
&rdo;他说得很对。
在每个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都有若干衣冠楚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