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阎锡山在山西无不受到北洋军阀强大势力的压迫,山西的革命烈火有随时被扑灭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阎锡山在做了山西都督特别是在孙中山先生访晋之后,采取了&ldo;保境安民、惟力是视&rdo;之方策,并以此和北洋政府相对抗,以实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ldo;保守山西这一块革命基地&rdo;的设想。
在民国初年,阎锡山对山西的国民教育、基层政权的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定了&ldo;宏伟&rdo;的计划。
可以说这些计划都是孙中山先生访晋期间,向阎锡山指示并要其加以实现的。
阎锡山在自己的施政纲领中,提出民德、民智、民财三大目标。
所谓&ldo;民德&rdo;即以信、实、进取、爱群为民德四要;所谓&ldo;民智&rdo;即推广国民教育、人才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ldo;民财&rdo;即改良农业,提倡工业,以利民生。
的确,当时阎锡山在山西大抓各项建设,工业和农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军工生产成绩显著。
这样才有力量抵御北洋各派系的武装进攻。
正是阎锡山在山西很好地贯彻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才为孔祥熙在辛亥革命中及以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民军司令孔祥熙
当年尽管孔祥熙和阎锡山同处山西一地,且同是同盟会员又同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清革命以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国家,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两个人却一直没能建立联系。
辛亥革命前夕,孔祥熙是太谷铭贤学校的校长,整天办他的学校、讲他的经史、练他的洋操;而阎锡山呢,当时是清军八十六标标统(相当于团长),实权在握,可以说当时两个人的地位有很大的差距。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且武昌起义成功,不久,山西太原响应武昌起义也取得成功。
当时阎锡山威风凛凛地坐上了山西军政府都督的交椅,沉湎于革命胜利的喜悦之中。
但由于当时交通和通讯条件所限,近在飓尺的孔祥熙却对武昌起义和太原义举不甚明了。
尽管如此,辛亥革命的爆发还是为孔祥熙提供了一个施展其&ldo;才智&rdo;的绝好机会。
而且,他也立刻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
就在太原起义的当天,太谷县的清廷官吏早已闻风隐匿,不知藏到哪里去了。
同时,警察也随之无影无踪。
一时地方治安无从谈起,人心惶惶,群龙无首。
从太原溃退下来的一队士兵一路向南逃窜,四五百人的逃兵全部荷枪实弹,直趋太谷。
当时太谷县是全国金融汇聚的地方,有很多资金殷实的票号和腰缠万贯的大富豪。
这些逃兵的本意,分明是要放开手脚大抢特抢,人人发上一批横财,然后各奔东西。
这天,太谷商会会长打发一位商人,气喘吁吁地跑来找到孔祥熙,向他说道:
&ldo;先生不好了,有一大批散兵游勇径奔我们太谷来了。
&rdo;
在旁的一些士绅闻听全都吓坏了,众人一起向孔祥熙苦苦请求如何办法,一时间议论纷纷。
&ldo;这批散兵既不是革命党、又不像正规的清军,直扑太谷究竟是何用心?&rdo;
&ldo;恐怕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呀!
&rdo;
&ldo;孔先生,您得为民作主,速想退兵之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