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对沫若说来,翻译屠格涅夫的《新时代》乃是一大乐趣。
书中所描绘的农奴解放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罗斯,很象清廷倒台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只要把人名和地名都改成中国的,把扑克换成麻将,把雪茄换成鸦片,把伏特加换成花雕,那醉生梦死的俄国官僚的生活,不正是灯红酒绿的中国新旧官僚生活的写照?至于涅暑大诺夫、马克罗夫、梭罗明、玛丽亚娜,他们性格中好的坏的方面也都杂呈在中国青年男女的身上,在这里沫若也照出了自己的面影,他好象也充当了书中的一个角色。
前后不到一个半月,沫若译完了这部小说,试图运用新学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作了评价,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这部书所能给我们的教训只是消极的,他教我们知道涅暑大诺夫的怀疑是无补于大局,马克罗夫的躁进只有失败的可能,梭罗明的精明稳慎只觉得日暮途遥,玛丽亚娜的坚毅忍从又觉得太无主见了。
我们所当仿效的是屠格涅甫所不曾知道的&ldo;匿名的俄罗斯&rdo;,是我们现在所已经知道的&ldo;列宁的俄罗斯&rdo;。
1
--------
1《〈新时代〉序》,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6月版《新时代》。
从此,再也不对书中的主人公涅暑大诺夫含情脉脉,他觉得在译成这部书之后,已经把自己心中的&ldo;涅暑大诺夫&rdo;枪毙了。
他要做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以列宁的俄罗斯为榜样来建设新的中国。
随着世界观的变化,沫若对文艺的见解也与以前不同了,所谓&ldo;纯文艺&rdo;的提注,而今在他看来已经显得幼稚可笑,生在这样的时代再侈谈什么&ldo;纯文艺&rdo;,他认为只有到年轻人的春梦里、有钱人的百宝箱里、吗啡中毒者的迷魂阵里、酒精中毒者的酩酊里和饿得快要断气者的幻觉里去找!既然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奔赴革命征途,那么追求的就只能是革命的文艺。
也就是说,他要把文艺活动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以文艺为宣传的利器,&ldo;到兵间去&rdo;、&ldo;到民间去&rdo;鼓动革命情绪,他向往从以前的浪漫主义倾向走到现实主义道路上来。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决定了今后的去向:&ldo;我要回中国去了,在革命途上中国是最当要冲。
我这后半截的生涯要望有意义地送去。
&rdo;1
--------
1《文艺论集续集&iddot;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
原拟九月归国的郭沫若,无奈被月初爆发的江浙战争所阻。
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与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的这一场火拼,战线由宜兴一直延伸到上海附近,搅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沫若已经作好归国的准备,他先带着妻孥来到福冈的邻县佐贺,这是从长崎回中国的必经之地,他们在这儿的山村里找了个便宜的住处作为过渡,一面体憩养生,一面等待战事平息。
不过对沫若说来,这暂时的田园生活也无法尽情享受,他给自己定下了新生活的规程,最要紧的一条便是每天至少要写三千字的文章。
象户外的溪水不分昼夜地奔流,少时的停歇他不贪恋,崎岖的道路他不回避。
流吧,流吧,大海虽远,向着大海的方向流去,总有扑进大海胸怀的一天!
十四
在海外飘流了半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也就是沫若三十三岁生日这一天,他带着一妻三子和一捆近三十万字的文稿,又折回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