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
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
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又鸟)鸣寺的锺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沈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我多次对南京的朋友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
除了夏天太热,语言不太好听之外,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诗中,有不少与南京有关,其中尤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最: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1000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1000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
三、成都
对整个中国版图来说,群山密布的西南躲藏着一个成都,真是一种大安慰。
我初次入川,是沿宝成铁路进去的。
已经看了那么久的黄土高原,连眼神都已萎黄。
山间偶尔看见一条便道,一间石屋,便会使精神陡然一震,但它们很快就消失了,永远是寸草不生的连峰,随着轰隆隆的车轮声缓缓后退,没完没了。
也有险峻的山势,但落在一片灰黄的单色调中,怎么也显现不出来。
造物主一定是打了一次长长的瞌睡,把调色板上的全部灰黄都倾倒在这里了。
开始有了隧洞,一个接一个,过洞时车轮的响声震耳欲聋,也不去管它,反正已张望了多少次,总也没有绿色的希望。
但是,隧洞为什么这样多呢,刚刚冲出一个又立即窜进一个,数也数不清。
终于感到,有这么隆重的前奏,总会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了。
果然,不知是窜出了哪一个隧洞,全车厢一片欢呼:窗外,一派美景从天而降。
满山绿草,清瀑飞溅,黄花灼眼,连山石都湿渌渌地布满青苔。
车窗外成排的桔子树,碧绿衬着金黄,硕大的桔子,好像伸手便可摘得。
土地黑油油的,房舍密集,人畜皆旺。
造物主醒了,揉眼抱愧自己的失责,似要狠命地在这儿补上。
从此,我们一刻也不愿离开车窗,直至成都的来到。
有了一个成都作目的地,古代的旅行者可以安心地饱尝入川的千里之苦了。
蜀道虽难,有成都在,再难也是风雅,连瘦弱文人也经受得了。
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
它远离东南,远离大海,很少耗散什么,只知紧紧汇聚,过着浓浓的日子,富足而安逸。
那么多山岭卫护着它,它虽然也发生过各种冲撞,却没有卷入过铺盖九州岛的大灾荒,没有充当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
只因它十分安全,就保留着世代不衰的幽默;只因它较少刺激,就永远有着麻辣的癖好;只因它有飞越崇山的渴望,就养育了一大批纔思横溢的文学家。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
这里的话题甚多,因此有那么多茶馆,健谈的成都人为自己准备了品类繁多的小食,把它们与历史一起细细咀嚼品尝。
成都的名胜古迹,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游子的遗迹。
成都人挺大方,把它们仔细保存,恭敬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