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平激情澎湃,思维活跃,光芒四射;而我则相对沉稳,激情内敛,做事考虑周到。
我俩许多方面的性格正好相互弥补。
有时我觉得如果陈平是一个出色的董事长,那么自己的角色就相当于CEO。
2004年4月初,那时已是我俩大三的最后一段时光了,马上将逐渐淡出学生活动的舞台,就在我们感叹时光荏苒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又一次改变了我俩大学生活的轨迹。
有一次我俩在与一些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聊天时,他们无意间提出的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许多同学在经历了近一年或者更长的大学生活之后,无论是在精神状态还是其他方面,整个人就像散了架一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路在何方;每天只是机械地应付该上的课程,按时地吃饭、睡觉,甚至荒废学业,作息无率,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天一天流逝,却一点都感觉不到。
自己有时心里也有些着急,可是总感觉无能为力。
总之,将他们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大学里过得很“郁闷”
!
听完他们的话,我俩的眉头不由自主地锁了起来。
早在“聚焦”
工作时我就注意到这个现象,今天又一次有人在我们面前将它提了出来。
一方面是各种社会媒体大力鼓噪的“考研热”
、“就业难”
等现象;另一方面转过头来看看这些“热”
和“难”
的主角们,在日复一日的“郁闷”
中度过的并不是少数。
许多人寒窗数载,高考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才得以迈进武汉大学的校门。
大一刚进校的时候还都有些冲劲,可一到大二、大三,就似乎无论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任凭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悄悄从眼皮底下溜走。
更有甚者,少部分人因为迷恋游戏或其他原因,早早地被学校开除。
曾几何时,郁闷也像是一种流行文化一样在大学校园里蔓延开来。
一种直觉告诉我们,这样的普遍性“郁闷”
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和陈平首先想到的是创业。
当时我们了解到,已经有几家公司正尝试着在校园里开展大学生成功素质方面的培训,并且学费动辄上千元。
陈平和我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了解那些公司给学生所作的培训。
所得到的结果十分乐观:一方面那些企业给同学做的大多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学课程,对大学生而言并无多大针对性;另一方面,仍有少部分同学在强烈的成功渴望驱使下,愿意付出极高昂的代价参加。
而陈平和我在校园培训方面又有着许多的优势:首先,陈平和我曾经也都是倍受郁闷期的煎熬;但是比别人幸运的是,我们没有轻易抛弃那段内心茫然的时光,并拥有了如今丰富美妙的成长记忆。
因为当时在泥泞中的挣扎和坚持已然成为一段珍贵的财富,我们能够且愿意拿出来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其次,我们也是大学生,非常了解大学生群体现在的生存状况和校园环境的一些特殊性,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能更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问题提供帮助。
最后由于我们学生的身份和之前在校园里打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不论是在理念的推广还是运营成本上,相对外界公司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而我们所缺的,是更广义上的社会经历的累积和对相关理论的不熟悉。
陈平和我还发现,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大学之前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步步紧逼;而大学后踏足社会之初同样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也会有领导、同事、竞争者盯着你;只有在大学校园里,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骤然减轻,来自社会的压力也非特别直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时对我们的引导和激励在大学就出现了一块空白。
我和陈平就希望以学生的身份,在这块空白上面涂出一抹属于自己的颜色来!
虽然我们决定了自己在学校里新的前进方向,但是对大学生生存现状,尤其是精神状况的了解主要仍是集中在感性认识上面,于是我们决定先静下心来将我们身边同学的基本情况摸清楚。
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跑寝室和做问卷调查。
陈平和我一般会在晚饭后随意走入一个大一或者大二的寝室,以聊天的形式,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的细节进行了解。
同时为了取得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我和陈平还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此附上调查结果):
一、我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