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心是越想越邪,可谁也说不出什么原因道理。
这时著名的翰林学士窦仪慢慢地走了出来,说了一句‐‐前蜀的王衍也用过&ldo;乾德&rdo;年号,是那时候的东西。
于是赵匡胤心情瞬间放松,高cháo过后他庆幸了一下‐‐唉,宰相还是要用读书人啊。
就这一句,从此就上纲上线,把赵匡胤以及他后来的历代接班人们,全用文人当宰相管国家定成了铁打不动的死规矩。
可见宋朝的文人有多无耻,还有后世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这件事这句话的研史者的无能。
因为当时赵匡胤的这句话完全可以准确地理解为‐‐靠,看来选当铺的朝奉先生还是要用读书人啊!
鉴定古董与治理国家有什么关系?就像当年小孩子的脑袋硬一些,在城门上没撞死,跟当不当皇帝有什么关系?
当然了,后来的那些文臣们与这时的文臣们截然不同,他们最重量级的武器和功劳,无非就是拿笔写奏章,或者站在庙堂之上发表言论,他们每一个人都敢于自由发挥,全力发挥,因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最大的后果也不过就是到地方上去公费旅游,绝对不会被杀头,连板子和皮鞭都不会挨。
而现在的文臣就不同了,他们每个人的手上和心里都血迹斑斑,随时都在想着怎样杀人,以及提防被别人所杀。
他们除了身上没有多少力气,不能亲自上阵杀人之外,与武将没有任何的区别。
于是,赵匡胤除了要改革军队,撤罢节镇之外,还要重新规定文臣们该怎样生活和工作。
三大纪律,一项注意
宋朝的官员和职能部门都有多少种,清单如下‐‐先是中央部门,计有三省、二十四司。
三省:中书省、枢密院、三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二十四司: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功;户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礼部‐‐礼部、祀部、主客、膳部;兵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再来是地方政府,按级别来分,宋朝是三级:路、州(府、军、监)、县。
而在赵匡胤时期,&ldo;路&rdo;还没叫路,是&ldo;道&rdo;。
全国分为十三道,道级单位里又有&ldo;漕司、宪司、仓司、帅司&rdo;。
其他的州、府、军、监、县也都有各自的正副之称,级别清晰。
以上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乱?要先说明的是,这里面大部分都与唐代相同,甚至也被后世延用,如六部二十四司等。
但是其他的就充满了赵匡胤的个人智慧和他特别的需求爱好。
首先为什么要有&ldo;三省&rdo;?在唐以前,只有宰相没有三省。
三省之中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三司是最高财政机构。
说白了就是权、兵、财,这在以前,都是宰相一人说了算。
但在赵匡胤这里不行,之前赵普曾经对他说过,对付天下藩镇,防止他们造反的最好招数无非就是&ldo;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rdo;,可他想不到的是,人总是自作自受,赵匡胤把这一套突然间原数奉还,都安到了他头上。
首先就把宰相之权中的权、兵、财给分了,然后下面再层层分割,所有部门的设置以及官员的调配,都按照这个&ldo;三大纪律&rdo;来进行。
比如分完宰相之权后,先给中书省的老大&ldo;中书门下平章事&rdo;配备了个秘书‐‐参知政事(几年之后就和首长平起平坐了);给枢密院老大&ldo;枢密使&rdo;分的副手就更多,连名称都能和各个的资历挂上钩;三司的老大&ldo;三司使&rdo;能好些,他的职能部门是盐铁司(工商收入、兵器制造等)、度支司(财政收支、粮食漕运等)、户部司(户口、赋税、榷酒等)。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注定了只是个操心费力的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