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派”
(如崎门学派、大冢退野等)相颉颃。
日本古学派的儒者也大都重视经验知识。
例如,山鹿素行曾明确地批评中国宋代学者谢上蔡“闻见之知非真知”
的观点。
荻生徂徕则认为“格物”
就是习熟和力行。
人类的认识固然不能局限于闻见,不能满足于感觉经验,感性知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但是,感性认识毕竟是理性认识的前提。
从这一意义上说,日本大多数儒学者较为重视感觉经验,就使他们比中国的儒学者更容易面向自然界,更容易接受西万自然科学,更容易走上近代的科学认识的道路。
不过这离在重视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产生近代实验科学的方法,还有一段路程。
这需要运用实验手段,在人工控制下进行观察,掌握数据,进而运用理论思维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数学公式,进行严密推导、论证、再设计实验,如此循环往复。
然而由于前近代的日本人比较拙于抽象思维,与之相关,又象中国人一样比较地缺少发展近代科学必不可少的形式逻辑传统,因而,日本的重视感觉经验的儒学者最终未能进入近代实验科学的殿堂。
三
日本儒学的伦理观与中国儒学的伦理观相比较,更富于感情色彩 这一特色与日本文化较之理智更重视感情的性格或许有关。
日本学者武内义雄和相良亨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在中国形成了以“敬”
为中心的儒和以“致良知”
为中心的儒学,但未曾形成以“诚”
为中心的儒学;以“诚”
为中心的儒学是日本儒学伦理思想的特色,它的形成标志日本风格的儒学的诞生。
'18'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也曾指出近代日本人强调把诚实(“诚”
)作为主要道德。
'19'
然而,考诸中国儒学发展史便可知,日本学者的上述结论是不妥当的。
因为在中国早就存在以“诚”
为中心的儒学理论。
孟子说:“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这里的“诚”
是真实无妄,诚实不欺的意思,颇有感情色彩。
这或许是“诚”
的本义。
不过孟子又接着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这就把“诚”
高扬为自然界和人际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了。
此后的《中庸》的儒学和宋代周敦颐、明代王夫之的儒学,都是以“诚”
为中心的儒学。
《中庸》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认为天道唯诚,然后有物;一切物的存在,皆决定于天道之诚。
这里的“诚”
不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成了宇宙的本原,具有本体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