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二十一章&ldo;自然灾害&rdo;时期
到北京以后,饮食上由在四川时的几乎顿顿米饭,变成一半米一半白面,初时感觉不太适应。
吃馒头总觉得不如吃米饭顺溜,好像有点噎嗓子。
但不久就发现,更噎嗓子的棒子面窝窝头的数量增多了,相比之下,馒头成了上品,更不用说米饭了。
伴随这种变化,我们听说,国家正经历着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
在1960、1961、1962这三年中,&ldo;不够吃&rdo;成为一个流行的话语。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倒并没有觉得吃不饱,除了上述粮食种类的变化之外,突出的感觉是肉、蛋、豆制品等副食品显著减少,肚里缺油水,变得更馋了。
我们几个孩子中,恐怕经常尝到饥饿滋味的是大弟弟世昕。
他从小个子就长得高大,我上三、四年级时,他还在幼儿园,但个子已经和我差不多高了。
在幼儿园中,因为食品短缺,所以一个年级的孩子不论个子大小,都是按同样数量供给食品。
这样,个子大的世昕常常吃不饱。
记得他和小弟弟每天傍晚乘幼儿园的儿童车一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ldo;我饿。
&rdo;母亲照常会拿出一些点心给他们吃。
他们跑到祖父、祖母屋里去问候的时候,祖母也总是从桌子旁边的小柜子里拿出些点心给他们吃。
那时,点心是按人定量供应的。
对哥哥、姐姐和我,父母实行自我管理的&ldo;包干&rdo;制度,即按定量买来以后,由我们自己保管并自行决定在何时吃掉。
而两个弟弟的定量供应点心,则由母亲管理。
其实,父母的点心,也基本上给弟弟们吃了。
母亲的一个表姐,我们叫表姨妈,居住香港,有时寄来一些侨汇券,可以在侨汇商店去购买东西。
母亲买来点心,便分发给我们,她自己基本不吃。
那段时间,母亲身体不好,还出现了浮肿,正是营养不良所致。
祖父、祖母除了定量供应的点心之外,还可以去买高价点心,祖母拿给孙子们吃的点心,部分出自此。
有一次祖父生病,在协和医院住院,放学后我去探视。
进病房后,祖父笑着递给我一个小盘子,里面放着一块蛋糕。
那是医院给高干病房提供的待遇,祖父留给我了。
我迅即吃完。
那是一块中间夹了薄薄一层果酱的分层蛋糕,今天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但在当时却觉得香美异常。
这大概是我感觉最好的一次吃蛋糕经历。
因为肉类极度缺乏,一些有条件的部委,便偶尔组织人到野外打猎。
林业部有一次给家里送来半只野黄羊,就是打猎所获。
见如此猎物送来,全家上下,情绪热烈。
张师傅烹制以后,除了母亲和我之外--母亲天生不爱吃羊肉,我则被小时候在成都的那次变味酥油糌粑收拾得好几年不近羶味--其他人都足足吃了一餐。
第二天,野味的火力上来了,两个弟弟都皮肤过敏,浑身起了无数红疙瘩,但大人们都无事。
在那几年中,每隔一段时间,祖父就带全家去下一次馆子,补充点油水,解解馋,四川话叫&ldo;打牙祭&rdo;。
那时不似今天,在外面吃饭是一件很特殊的事情,令人兴奋。
主要去的餐厅是两家,一家是位于西单南绒线胡同里的四川饭店,一家是在北京展览馆旁边的莫斯科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