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我的意思就是说,要像写诗那样来写散文。
光是炼字、炼句是不是就够了呢?我觉得,还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还要炼篇。
关于炼字、炼句,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着作中,也包括大量的所谓&ldo;诗话&rdo;,讨论得已经很充分了。
但是关于炼篇,也就是要在整篇的结构上着眼,也间或有所论列,总之是很不够的。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文人学士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我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炼篇包括的内容很广泛。
首先是怎样开头。
写过点文章的人都知道:
文章开头难。
古今中外的文人大概都感到这一点,而且做过各方面的尝试。
在中国古文和古诗歌中,如果细心揣摩,可以读到不少开头好的诗文。
有的起得突兀,如奇峰突起,出人意外。
比如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开头两句是:&ldo;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rdo;文章的气势把高塔的气势生动地表达了出来,让你非看下去不行。
有的纡徐,如春水潺湲,耐人寻味。
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头的一句话:&ldo;环滁皆山也。
&rdo;用&ldo;也&rdo;字结尾,这种句型一直贯穿到底。
也仿佛抓住了你的心,非看下去不行。
还有一个传说说,欧阳修写《相州昼锦堂记》的时候,构思多日,终于写成,派人送出去以后,忽然想到,开头还不好,于是连夜派人快马加鞭把原稿追回,另改了一个开头:&ldo;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rdo;这样的开头有气势,能笼罩全篇。
于是就成为文坛佳话。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几十几百。
这些都说明,我们古代的文人学士是如何注意文章的开头的。
开头好,并不等于整篇文章都好,炼篇的工作才只是开始。
在以下的整篇文章的结构上,还要煞费苦心,惨淡经营。
整篇文章一定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
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有人写文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言不搭后语,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做法。
在整篇文章的气势方面,也不能流于单调,也不能陈陈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