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脉象强劲搏指有力,通常意味着体内正气尚足,气血充盛,有抗邪外出的能力。
而肢体疼痛沉重,或痿软不能行走,这些症状则往往与外感邪气,特别是寒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邪气亢盛、经络阻滞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寒热之邪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寒邪凝滞,易伤阳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热邪炽盛,易耗伤津液,使得经络失于濡养。
当这些邪气侵犯人体时,它们会在体内肆虐,导致正气与邪气相争,从而表现出脉象强劲等正气尚足的症状。
同时,邪气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引发肢体疼痛沉重等不适感。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通常会采用驱邪扶正、疏通经络的治疗方法。
通过运用辛温发散或寒凉清热的药物,来驱散体内的寒热邪气,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会运用一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来缓解肢体疼痛沉重等症状。
在中医脉诊中,“脉孤而无胃气”
是一个较为严重的脉象描述。
胃气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
当脉象表现出“孤而无胃气”
时,往往意味着脾胃功能极度衰弱,化源(即营养物质的来源)即将枯竭,元气(即人体的根本之气)也在大量耗散。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身体状况通常已经相当危急,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
而“脉见虚弱而又兼泄利”
的脉象,则通常与阴血损伤有关。
虚弱脉象表明气血不足,而泄利则是体内阴液大量流失的表现。
阴血在中医理论中,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它们共同滋养着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
当阴血受到损伤时,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表现出虚弱、泄利等症状。
对于这两种脉象,中医通常会采用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滋阴养血等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运用健脾开胃、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等药物,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气血的化生和输布能力,从而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的解读是极为复杂且精细的学问,它涉及到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运行、阴阳平衡等多个方面。
对于“凡脉见孤绝为逆,脉见虚弱为顺”
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来理解。
首先,“孤绝”
脉象通常指的是脉象单一、缺乏和缓之象,往往与脏腑功能严重失调、气血严重亏损等病理状态相关。
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因为孤绝脉象反映了人体正气衰弱,邪气亢盛的病理状态,治疗起来难度较大。
而“虚弱”
脉象则相对较为和缓,虽然也表明人体正气不足,但相对于孤绝脉象来说,其病情较轻,预后也相对较好。
因为虚弱脉象往往是在人体正气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出现的,预示着病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我们运用《奇恒》的方法来研究手太阴肺经寸口脉。
在中医理论中,寸口脉是手太阴肺经的起点,也是中医脉诊的重要部位。
通过观察寸口脉的脉象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人体脏腑功能的状态以及病情的预后。
当寸口脉出现“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