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冒雨耕牛图敦煌石窟唐
敦煌石窟壁画中有不少描绘农耕生活的场景,此画可见天上乌云密布,大雨倾下,农夫仍头戴席帽辛勤耕作的情景。
在封建社会里,农业是最基本的经济成分,绝大多数百姓是农民。
因此,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恢复发展农业是&ldo;存百姓&rdo;的关键。
唐太宗对这一点认识很深刻,他在反复强调民为国本的同时,也不断把&ldo;农为民本&rdo;提上日程。
他对大臣们说:&ldo;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足,则百姓流失。
&rdo;他在《帝范》一书的《务农》篇中写道:&ldo;食物是人们的根本,是政治的根本;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廉耻。
国无九年的储蓄,不足以抵御旱涝;家无一年的衣服,不足御寒暑。
规劝人们耕地种田,就能免除饥寒的祸患。
&rdo;唐太宗把谷粟看得重于珍珠玉璧。
他叮嘱地方官员们说:&ldo;天下百姓需要粮食;家给人足,全靠务农。
纵使珠玉遍地,也不能解除饥寒。
&rdo;唐太宗本人也表示自己每吃饭就想到耕田的艰难,每穿衣便想到纺织的辛苦。
唐太宗不仅认识到重农恤民的重要性,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这主要表现在禁止王公奢靡、戒兴宫殿诸方面。
太宗即位后,所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建造的,已经破烂不堪。
原打算建造一殿,&ldo;材木已具&rdo;,但一想起秦始皇四处营造宫室导致民反的恶果,便不准备兴建了。
当时太宗患有&ldo;气疾&rdo;,不适应潮湿环境,因而公卿奏请建一所楼阁去居住。
太宗说:&ldo;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rdo;,&ldo;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rdo;虽然大臣们再三请求,太宗&ldo;竟不许&rdo;。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他又对大臣们说:&ldo;建造装饰高大的宫殿楼宇,游玩观赏池台,帝王是愿意干的,但百姓却不想呀!
&rdo;&ldo;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rdo;贞观前期,太宗基本上没有大兴土木。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洛阳大水,把百姓的房屋冲毁了,太宗还下令拆掉洛阳的一些宫殿,将木材分给百姓整修居室。
太宗曾两次释放宫女,一次在即位之初,放还宫女三千余人;一次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又放还宫女数千。
释放宫女,一为&ldo;省费&rdo;,二为&ldo;息人&rdo;,因此又立即下令让她们结婚,生男育女,增加人口数目。
为了清除王公的奢侈行为,太宗在贞观元年便下令:&ldo;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其标准与其品秩不相符的,一律禁止。
&rdo;限制王公贵戚过分奢侈。
贞观十一年(公元624年),针对勋戚之家&ldo;以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rdo;的情况,还特地下发了一道《戒厚葬诏》的命令,违者&ldo;随状科罪&rdo;。
由于太宗的提倡和限制,贞观年间的&ldo;风俗简朴,财帛富饶,衣无锦绣,无饥寒之弊&rdo;。
认真落实均田制,奖励垦荒是重家恤民政策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