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2)尽知人心
知人难,难在不易尽知,奸佞、忠臣貌同心异。
唐太宗知道,自己认为贤良的,未必尽善;众人纷纷斥责的,未必全恶。
他对魏征说:&ldo;朕近来读书,每见善事,立即就办。
可是在用人方面,则善恶难别,因此可见难以知人。
&rdo;特别是唐太宗清醒地知道自己地位特殊,更容易被臣下所蒙蔽。
他曾感叹地对大臣们说:&ldo;人主唯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
或以勇力,或以谄谀,或以辩口,或以嗜欲,或以奸诈,无所不用其极,以求宠禄。
&rdo;这就更增加了知人的难度。
唐太宗懂得知人难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自己辨别贤佞忠奸的原则和经验。
有一次他来到一棵树下,随口说道:&ldo;真是棵好树啊!
&rdo;跟在身边的宇文士及便口若悬河地赞美起这棵树来。
唐太宗这时表情严肃地批评说:&ldo;魏征曾劝我远佞人,我不知佞人是谁,对于你我有所怀疑但不敢确定。
今天见你所为,佞人果然是你。
&rdo;唐太宗把对自己阿谀奉承的人视为佞人,而视魏征为代表的敢于为国事面折廷争的大臣为忠贤。
他在《帝范》中也指出:谗佞之徒的重要特点,就是用阿谀奉承、甜言蜜语取悦君主。
像唐太宗这样,居帝位之尊而能自觉抵制,在中国历代君王中并不多见。
唐太宗还从臣下是否能忠于事实,向他反映别人的善恶来识别忠奸。
他对杜如晦、房玄龄说:&ldo;朕所以广开言路,是想知天下冤屈之事和能听到直言谏诤。
但无知小人却乘机挑拨离间君臣关系。
而君臣相疑,则下情不能上达,这对于国家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rdo;因此,他要对这些奸邪小人治以谗人罪。
魏征在一次上书中指出:&ldo;作为君主,要远小人近君子;而小人非无小善,君子非无小过;但君子小过,像微瑕白玉,小人小善,就像铅做成的刀一样,只是停留于表面。
如果欣赏小人的小善而憎恶君子的小过,结果就会香臭不辨,玉石不分了。
&rdo;唐太宗认为魏征此论颇有道理,认为必须注意抓住一个人的本质和主流来辨明贤佞,并为此赐绢三百匹以示奖励。
唐太宗为了知人,有时还让群臣互相评价。
有一次在宰相的宴会上,他对王说:&ldo;听说你很善于辨别奸佞、贤才,今日请你从房玄龄以下一一加以品评,而且比较一下你自己和众人。
你意下如何?&rdo;王遂说道:&ldo;操劳国事,孜孜不倦,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
出将入相,文武兼备,臣不如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