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据包伟民先生的估算,北宋后期,汴京市区的人口密度约为12000-13000人平方公里(单位下同);南宋淳祐年间,临安府市区内的人口密度约为21000,咸淳年间,甚至可能达到35000。
这是什么概念,今天纽约、伦敦、巴黎、香港的人口密度大致在8500以下,东京都与广州市区的人口密度为13000,北京约为14000。
换言之,宋代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居然超过了今天的国际大都市。
◎宋代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上的民居之一
◎宋代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上的民居之二
如此之高的城市人口密度,势必导致大城市的商品房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态,房屋的销售价与租赁价越推越高,北宋前期,汴京的一套豪宅少说也要上万贯,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房,叫价1300贯;而到了北宋末,京师豪宅的价格更是狂涨至数十万贯,以购买力折算成人民币,少说也得5000万元以上。
难怪宋人要感慨说,&ldo;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
&rdo;
◎宋代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上的民居之三
◎宋代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上的民居之四
租房族
由于首都房价太高,宋政府又没有为所有京官提供官邸,所以许多宋朝官员都买不起京师的房子,只好当了&ldo;租房一族&rdo;,这有北宋名臣韩琦的话为证:&ldo;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
&rdo;
如果我们去翻宋诗,便会发现,不止一位当官的宋朝诗人在诗中感叹租房过日子的生活。
欧阳修官至&ldo;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rdo;,相当于最高立法机关第一负责人兼国家最高法院院长,还是只能在开封租房子住,而且房子非常简陋,他曾写诗发牢骚:&ldo;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
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
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
&rdo;这套破旧的古屋,每逢下大雨就浸水。
当过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书记)的苏辙,也是在京师买不起房子,一直住在出租屋,为此他多次在诗中自嘲:&ldo;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rdo;;&ldo;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rdo;。
他的朋友李廌乔迁新宅,苏辙写诗相贺,同时也表达了他的&ldo;羡慕嫉妒恨&rdo;:&ldo;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
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
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磐桓。
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
&rdo;直到晚年,苏辙才在二线城市许州盖了三间新房,喜难自禁,又写了一首诗:&ldo;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
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