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我读这首诗,曾经有一些感发联想,但因本事不足而未敢探求。
我这个人别的本领没有,但对于诗我是能够体会的。
一首诗里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感情,我自以为是能看出来的,但我没有证明,只是推测这首诗里隐含了台先生的一份感情。
这次李先生证实了这件事,并告诉了我那个人的姓氏名谁。
原来台先生也是老式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早结了婚。
但台先生到了北京以后,认识了一位红颜知己,这件事其实在当时相当公开,很多人都劝台先生离婚,当时有别的人遇到相似的情况就这样做了,还被看作是勇敢、进步的表现。
台先生当时也回了老家,但是他不但没有离婚,还把元配夫人带回北京来了。
如果按现在来说,台先生不够勇敢。
可是中国的传统是发乎情、止乎礼,台先生还是遵守了中国传统的礼法。
胡适那么开明的人,不是也娶了小脚的江冬秀吗?后来我又问了台先生的女儿纯行,她也说是有这么回事,而且他们兄弟姐妹都知道,她说他们的母亲是很沉得住气的。
台先生女友的照片一直摆在家里,这么多年生活不安定,每次搬家都是台师母亲自收拾。
一旦安定下来,台师母就把这张照片拿出来,擦干净摆在台先生的桌上。
我觉得台先生的这一首题为《甲子春日》的绝句,不仅暗含了那种至老难忘的深情,还表现了一种终身志意未酬,即使老去也依然此心未已的酸辛和哀感,可以说是台先生晚年整体心情的写照。
台先生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就学习书法,在求学北京时,受到&ldo;五四&rdo;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把书艺看作&ldo;玩物丧志&rdo;,因此不再练习。
抗战期间,受到沈尹默先生的指导,又开始写字。
任教台湾大学后,台先生由于与鲁迅及左翼文坛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他在战前几次入狱的经历,受到了台湾当局的严密监控。
《静农书艺集》序上说:&ldo;战后来台北,教学读书之余,每感郁结,意不能静,惟时弄毫墨以自排遣,但不愿人知。
&rdo;经过四十年的苦练,台先生的书法卓然成为一代名家,这也是他始料不及的。
最后要说到叶庆炳先生,我是在1954年刚刚到台大教书的时候认识他的。
那时叶庆炳先生大概才从助教升任为讲师不久,他是郑骞先生的学生,与郑先生同在第四研究室,叶庆炳是台大第一班毕业生留在台大教书的。
我来台大后也被分配进入了第四研究室,见面机会多了,自然就逐渐熟悉了起来。
有一天偶然谈到了自己的年龄,发现叶庆炳先生小我两岁,与我的大弟同龄。
从那以后,叶先生就称我为他的本家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