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齐威王从此振作起来治理朝政,先后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对内大力推行变法改革,对外大举收复失地,齐国再次强大起来。
他选用人才时只看才能,不看出身,除淳于髡是卑贱的赘婿之外,邹忌出身布衣,孙膑则是从魏国逃出来的罪人。
为了证明田氏的正统地位,齐威王不惜工本造就了规模宏大的稷下学宫。
据《战国策》记载,田骈有徒百人。
据《孟子》记载,孟子在稷下学宫时,出行有马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稷下元老淳于髡更是和孔子一样,有诸弟子三千人之称。
他的儿子齐宣王即位后,稷下学宫发展到顶峰。
其时稷下先生多达千余人,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且“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有七十六名稷下先生获得上大夫的爵位,他们不用上朝议政,只需专职钻研讨论学术思想。
这是魏晋清谈之风的先声。
鼎盛时期的稷下学宫,兼容并包诸子百家学者贤人,几乎容纳了当时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
其中着名的学者有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申不害、环渊、尹文子、鲁仲连、荀子等等,最主要的思想流派则有道、儒、法、名、兵、农、阴阳等等。
因为齐国国君赐予稷下学者们丰厚的爵位和俸禄,并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稷下先生和稷下学士们无论学术派别、政治倾向和年龄资历,均可自由发表言论而无后顾之忧。
他们相互争鸣、诘难、学习和借鉴,终于掀起了百家争鸣的思想风潮,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学术活跃局面,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学术文化大繁荣,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与西河学派儒法相因不同,稷下学宫兼容百家之学,多元思想并立,其中尤以黄老独盛。
黄老之学在稷下学宫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蔚为大观。
如果说春秋是道家的萌芽时期,战国则是道家的大成时期,到战国末期更是形成了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学术格局。
战国时代,老子思想逐渐形成三个主要学派,一个是黄老之学,一个是老庄之学。
另外还有名重一时的杨朱之学,只不过杨朱无典籍传世,只有事迹散见于先秦典籍,故无法详细考证和学习。
老庄之学为出世之学,以老子、庄子一脉为源流。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
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其着述多用寓言来论证老子的主张,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最终归结为“道我合一”
。
他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最早提出“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