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公社干部将庙里的泥胎砸得粉碎之后,田翠花很长时间都不敢再提为诸神重塑金身之事。
这其中,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原因。
轰轰烈烈的运动虽然已经结束,但老河湾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他们在盖庙这件事上已经遭遇过挫折,自然心有余悸。
国家尽管鼓励人们发展经济,却并没有鼓励人们盖庙,所有这些政治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公社和大队领导的监督,老河湾人的态度变得非常模糊了,因此,再没有多少人支持田翠花,她也就变得孤立无援了。
尽管田翠花内心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但如果没有村民的支持,仅靠她自己的力量,在经济上也无能为力,盖庙之事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田翠花盖庙的念头从未消失,她只能将这个想法深埋心底,等待一个时机,而这个时机竟然很快就到来了。
这年十月,河湾公社正式更名为河湾镇,其管辖范围并未改变,公社的主要领导也相应变成了书记和镇长。
这一变化对于其他村庄的普通百姓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却给张永福所在的红卫村带来了一些改变:村庄名字又变回了龙王庙村;张永福也光荣退居二线,虽然没有被完全免职,但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支部委员,他的侄子张思林接替他成为了村支书;红卫村也从双雄县的行政地图上消失了。
按理说,红卫村的更名与老河湾并无关系,但问题是,龙王庙的村民开始计划建造龙王庙,以使村庄名副其实。
龙王庙这边一开始盖庙,田翠花也坐不住了,再次鼓动大家筹钱修庙。
这一次,由于龙王庙村开了个头,老河湾人也不再有顾虑,支持盖庙的人突然增多了。
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许多地方举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的活动,许多名胜古迹也开始修复或重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庙会文化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成为一种时尚。
大家普遍认为,烧香磕头并不会影响致富,或许有了神灵的保佑,村里还能多出几家万元户,这不是很好吗?这几年对神灵的不敬,让老河湾的百姓心里确实有些不安,这次应该得到补偿了。
对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盖庙无非是想创造一个精神寄托的家园,顶礼膜拜是希望神灵在享受牲醴和香烟之后,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
这种祈求虽然是自私和排他的,但对其他人并没有伤害,毕竟已经没有了“天罗罗地罗罗,人家死了我活着”
的陈旧思想。
比如像田翠花这样的农妇,她的功利目的非常明确,她把孩子的死完全归咎于没有得到河神的庇护,盖庙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其实她心里也很清楚,盖庙对她自己已经没有帮助了。
此外,村民的祷告也没有多少虔诚,他们总是给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土地公公、财神爷们一些空洞的承诺,以求得神灵的赐福,但往往因为自己的功利诉求没有达到预期而自动放弃,准备赐福的诸神们也不免空欢喜一场,所以求神拜佛时,有时灵验,有时则不灵了。
如果要谈论中国的宗教文化,就必须提到中国的文化传承。
在古老的中国,儒、释、道三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元素。
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道家学说,其思想源自两部经典着作:《周易》和《道德经》。
《周易》源于《易》,形成于中国文字发明之前。
西周时期,周文王被拘羑里而推演成《周易》,是儒、道思想的源头;而成书于春秋晚期的《道德经》,则被誉为万经之王,从其主体思想来看,《道德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周易》的延续。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通过“无为”
达到“知常”
(了解社会常规和自然法则),其“天人合一”
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有借鉴意义。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顺应天命,造化自然,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天人合一”
的效果。
可以说,当今世界倡导的绿色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观点,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被先贤们提出。
儒家学说自西汉以后,在中国已成为治世法宝,其创始人孔子及其继承者孟子的言论,如“仁者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