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这是1937年史沫特莱经历的故事。
在1944年,来到这里的外国记者,再次从舞会、从与中共领导人轻松的交往中感受着延安与重庆完全不同的生活。
斯坦在他完成延安之行后写作的《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中,这样写他的见闻和感受:
延安之活泼自然的气氛,和那些快乐的、热情的、讲求实际的八路军士兵,似乎迷住了每个美军官兵。
他们对共产党简单的、质朴的款待由衷地感到高兴:那些不落俗套的晚餐会,会上著名的中国将军们和他们的妻子同年轻的美军尉官和军士们坐在一起,听他们谈到他们的国家和在美国的家庭;将军的妻子们穿着棉布制服和布裤子,没有口红,没有社交的姿态,但是是快乐的,女子气的;那些谷仓般的礼堂里演戏时挤满了活跃的观众;特别是每星期六晚上举行乡村风味的舞会,每逢那时所有人,党的主席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大学和工厂里的男女孩子们,八路军士兵,当然还有习以为常的美国人,大家都来扭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秧歌舞,跳华尔兹和狐步舞。
这时的舞会,是在杨家岭的大礼堂举行。
美国新闻处的费希尔访问过延安。
他说从未见过这样的事,负责重庆到延安飞行的飞机乘务员,都把延安之行看做一次兴奋的经历,一种仅次于回家的喜悦。
&ldo;天哪!跟那边多么不同呀!&rdo;这些外国人经常这么说,同时联想起了重庆地区禁止跳舞的新生活运动,以及那里令人沮丧的气氛。
1943-1949年第45节延安的天空(3)
4
贝特兰这个因报道西安事变而闻名的记者,在延安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他说,外国记者中,不同的人在中共领导人中,有着各自偏爱的对象。
斯诺偏爱的是毛泽东,史沫特莱偏爱的是朱德,海伦偏爱的是那些延安的女革命家们,而他偏爱的是贺龙。
贝特兰没有提到周恩来,因为佩服他、崇拜他的远非一个外国记者。
作为在重庆专门与外国记者打交道的人,周在他们中间有着很高的声誉。
走在陕北的外国记者们,用他们的眼睛观察注视着中共领袖们。
斯诺最早向世界成功地描写出毛泽东的形象,为了让美国读者容易接受,他甚至用美国人家喻户晓的伟人林肯来作比喻: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所追求目标的信念。
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史沫特莱第一次见到朱德的场面,平淡却又生动:
一个身材短小而健壮,穿着蓝布制服的军人从点着一支蜡烛的桌旁站起来。
于是我见到了多年来我在写文章时一再提到的那个朱德。
果然,他看上去就像是红军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