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这便是中国的国情。
一个外国人一旦确立其地位之后,就能够在中国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斯诺的分析,入木三分。
类似的情形,可以说不只从端纳而开始,也不会随端纳而结束。
不能设想,如果没有端纳这样一个双方都能接受、都可以信任的人选前来斡旋,僵局会很快被打破吗?依蒋介石的性格,依中国人历来最爱讲面子的习惯,没有端纳这样一个外国人出面,张、蒋双方又该如何相见呢?大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力量的作用,当然最终决定着事态的发展,但在政治家的个人性格往往更能决定国家命运的中国,在如此关键的历史时刻,当事人一瞬间的喜怒哀乐、患得患失,实在举足轻重。
端纳很荣幸,他成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人物之一。
翻阅《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发现两则与端纳当时活动有关的电文。
一则是12月15日的《孔祥熙关于端纳抵陕谒见蒋介石情形致龙云密电》:&ldo;顷接端纳自西安电话报告,昨抵陕,已谒见委座,甚为安适,余人亦无恙。
&rdo;
一则是12月16日的《何成浚关于端纳由西安回洛阳及其与张学良商谈情况致龙云密电》:&ldo;本晚端纳顾问回洛梗况:委座已前往张学良住宅之后楼,本日将移较舒适之处,器具甚好。
端曾陪张见委座,所商皆政见问题。
委座初甚愤,以后表示无论如何须回南京方能办。
而对方认为无保障,要求孔部长来商此事。
现蒋夫人之意,孔有心脏病,不能来。
可否由其偕同宋子文先生或顾墨三来西安。
今后如何决定,尚不得知,等语。
&rdo;
仅从这些密电即可看出端纳在突发事件中的特殊作用。
端纳的特殊性还在新闻报道上体现出来。
斯诺回忆,张学良在12月19日曾向外国报界发表声明,为自己尚未释放蒋介石做出解释。
这份电报曾从西安府发给伦敦《泰晤士报》驻上海记者弗雷泽,希望由他散发给其他记者,但新闻检查官扣压了这一电报。
这一声明另有一份抄件也交给了端纳,斯诺在书中所引用的电文内容,即来自端纳:
总司令在此久留不是我们的责任。
端纳先生上星期一到达后,总司令的气愤和不愿谈话的心情稍减,他心平气和地讨论了我们面前的问题,至星期二已原则上同意我们所提各点,以便采取明确国策,实行改革,使全国能够在政治上和物质上合理地和自由地发展,符合孙中山博士的遗志。
……
很遗憾,听说端纳没有写个人回忆录。
二次大战后,他因病死于上海,带走了太多内幕。
也许,他早就做出了对西安事变中他为之斡旋的全过程保持缄默的承诺。
不过,人们仍然可以从当时各方人士的反应中,了解他的行踪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