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大乘经典一流行,觉得小乘法门不足为道。
而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到了六祖时代达到了巅峰。
六祖的禅宗,从南方广东开始。
那时的南方,是文化落后地区,而佛教鼎盛,原本是在中原。
大国师、大法师们,都在中原地区西安、洛阳一带。
六祖在落后的南方,因为用口语来传布佛法,就很容易普遍流行起来。
仔细研究坛经,六祖还是很注重&ldo;行&rdo;,仍是从&ldo;行&rdo;门而入。
不幸的是,自从六祖坛经,与大珠和尚&ldo;顿悟入道要门论&rdo;等流通了以后,佛学与禅就完了。
大家都晓得心即是佛,可是怎么样是&ldo;心&rdo;呢?都没有着落。
所以有些人不信宗教,以为自己虽没有做好事,但对得起良心,就是佛了。
至于&ldo;心&rdo;是什么?就不管了。
毛病就出在这里,所以这次讲课,不包括六祖坛经在内,但可作为参考。
因为这个&ldo;心即是佛&rdo;的流弊,而产生了宋代理学的发达。
理学家所表达的,倒是一副禅宗的姿态,是从&ldo;行&rdo;门来的禅宗,而其讲人天之道的行持,又等于佛家的律宗。
唐宋以后老庄思想的道家,则等于佛家的禅宗,是解脱路线的禅宗。
这三家的相互关系,极为微妙。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越说得明,佛学则越加暗淡。
修证功夫越发没有着落。
其实,大而无当,还不如修止观,作观心法门,还可能拿到半个果位。
走小乘到底还可以求证,大乘菩提则另当别论。
再说,禅宗提倡了金刚经以后,因为金刚经讲性空,容易导致狂禅,理解上虽很容易通,但对求证则没有帮助。
禅宗的书,以指月录为最好,它集中了禅宗各种书籍的要点,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
我在台初版指月录时,因销售不佳,只好论斤卖给屠宰业,用来包猪肉,这是另一段插曲。
真要研究禅宗,把指月录搞通就够了,不过教理要熟,而且要有修证的底子,不然很多地方就看不通。
后世一提禅宗,就是参话头。
其实,禅宗真正注重的是见地。
比如沩仰宗的仰山禅师,被称作中国佛教的小释迦,他是晚唐、五代时人。
指月录记载:&ldo;有梵僧从空而至,师曰:近离什处,曰:西天。
&rdo;又此梵僧说:&ldo;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rdo;,于是送了仰山禅师一些梵书(贝多叶),向仰山作礼后乘空而去。
从此以后,大家就称他&ldo;小释迦&rdo;。
从空而来请益的西天罗汉,不只一次,因有门人见到追问才知。
仰山跟随沩山参学时,有一天,师父问徒弟说: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说:师父啊!我看都是魔说的。
沩山听了很高兴说:&ldo;已无后人奈子何。
&rdo;仰山又问师父:&ldo;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么处?&rdo;意思是我话虽说得对,此心还是不安;一期之事我是知道了,见地上我到了,境界也有一点,但是,什么是我的&ldo;行履&rdo;呢?
行履包括心理的行为,做人做事的起心动念,履字也包括功夫。
沩山回答他一句名言:&ldo;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rdo;,换句话说,只要你见地对了,不问下面的修证功夫,因为见地对了,修证一定会上路的。
就怕我们见地错了,功夫再做得好,行履也是错。
因此,后世误传为禅宗注重见地,不重功夫。
其实每个祖师都是见地、修证、行愿等持,差一点都不行。
沩山的这句话,是天才的师父,对天才的徒弟说的,我们并不是仰山,这话对我们不一定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