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当时与中国关系说得上亲密的只有一个阿尔巴尼亚。
于是,随着阿尔巴尼亚访华文艺团体的演出增加,一些阿尔巴尼亚歌曲便得到流传。
除去那首阿尔巴尼亚人作曲的&ldo;毛主席语录歌&rdo;《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广为传唱外,当时流传的还有《北京-地拉那》《一手拿镐,一手拿枪》《越南,阿尔巴尼亚支持你》等。
&ldo;文革&rdo;中后期,朝鲜电影也开始进军中国影坛。
《卖花姑娘》《轧钢工人》等影片上映后,片中的歌曲也随之流行。
尤其是《卖花姑娘》,它悠扬舒缓的主旋律,忧伤和企盼相济的卖花歌,欢快明朗的买药回来时的插曲,狂风暴雨中花妮痛哭时那凄凉哀婉的歌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朝鲜歌曲一下被众人争相传唱。
当时在群众中,受批判的外国歌曲依然在悄悄流行。
特别是在知识青年下乡后,知青们更是公开地唱起了曾被他们自己批判和唾弃过的外国歌曲。
一些俄罗斯民歌和苏联歌曲在年轻人中暗地传唱,《三套车》《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灯光》《小路》《纺织姑娘》《孤独的手风琴》等,以俄罗斯特有的沉郁、凝重和忧伤传达着当时青年们内心的失落感。
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有声无声地哼唱这些曲子或是偷偷用笛子或口琴来演奏。
那些电影和歌曲如今已不知被遗弃在了哪里,年轻一代更是奔着跑着往前赶,各种流行时尚刻在了他们的皮肉和呼吸里。
七十年代灵动翻飞的手--翻猪蹄、绕胶线
现在,传媒业发达,每年十几万种图书铺天盖地的朝你压过来。
许多人家里联了网,各种最新的流行资讯看得你目不暇接,每天黑了两眼圈在网上冲浪。
报章杂志也是加班加点地印,还请了许多文化名流在上面开专栏,告诉你怎么化妆,怎么穿衣打扮,哪里的美食最好吃,怎样的生活品味才算是高,甚至还教你怎么缓解性压抑……眼花缭乱地看下来,没有一个是认真地教你怎么玩,更没有一个会说起我们童年的游戏。
那会儿的游戏太多了,用手指头玩的就有好几种。
先看一下&ldo;翻猪蹄&rdo;,说白了,就是&ldo;翻东南西北&rdo;。
先用纸叠一个猪蹄形状的玩艺儿,&ldo;猪蹄&rdo;的四面分别写上&ldo;东南西北&rdo;。
里边再写上些逗弄调侃的话,诸如:&ldo;你可比猪漂亮多了&rdo;、&ldo;抽你两耳光子&rdo;。
这种游戏还得叠&ldo;猪蹄&rdo;的孩子上门拉生意,逮住一哥们儿,劈头盖脸地问过去,要南还是北?憨厚的常会挠挠头,然后来个精彩二选一。
那翻的人再问,多少下?嗯,十五下。
于是两张小嘴开始数数,猪蹄也跟着翻了十五下。
结果可想而知,触了个大霉头,被&ldo;痛打八十大板&rdo;或是&ldo;朝东南西北各翘一次屁股&rdo;。
受捉弄的人心里多了层委屈,自然是不服,坚持要求再玩下去。
要东还要西?我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