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十二章
高加林一头扎进书的海洋里,就出不来了。
他非常感谢亚萍的细致周到,能够为他考虑到这么多。
亚萍带给他的这些书中,除了各类新版的文学杂志,还有外国经典和四大名著;史学书籍和百科全书。
这些是他以前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他不知道她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才得到的这些知识宝库。
就算是委托朋友,怕也耗费了不少精力。
从整个选书流程来看,都是专门为他高加林定制的。
她南京的朋友,不可能知道高加林适合阅读哪一方面的书籍吧!
只能说明,这些都是黄亚萍事先拟好,要求她的朋友挑选的。
可是,有些新版书,她也未必知道啊!
唉,有心的姑娘。
高加林沉浸在忘我的阅读里。
到这时,我们才真正看到一个文艺青年对书本的痴迷程度。
那份对知识的渴求,是建立在多年来“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路线,对广大群众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逐渐摆脱思想文化上的禁锢,探索新知的求知欲被打开,极度渴望读书学习的一种迫切心态。
我们从“恶补”
一词即可见当时青年读书的饥渴程度。
校园外同样是读书的盛况,经历过“文革书荒”
后。
群众更加珍视书籍,街头巷尾均可见读书的人群,夜晚的天安门广场上席地而坐的人群捧书阅读,人们把阅读、探索、思考作为生活中最大的愉悦。
新华书店门前排队购书的场景更是司空见惯,连街边书摊上都是人头攒动的景象。
此外,恢复高考点燃了群众读书学习的热情,读书活动也就顺应、契合了群众的阅读需求。
在西北这个偏远的“名不见经传”
的小县城,条件哪堪与大城市相比较。
只有凤毛麟角被挑选剩的书籍,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流转到了这个小地方,于是,一本书从一个班级,传到一个年级,及至最后传遍学校,最后,书归何处,不了了之。
学校外面的人借走了,也就没了归还之意。
人太多,具体谁借出去的也未可知。
甚至谁带进来的也追不出个结果。
这是高加林,他们那代学生的阅读经历。
所以,学校偶尔有点好书,怕最终被传到外面而遗落民间,不得已只能铁将军把门,想要阅读,需要凭借私人关系,孝敬好图书管理员,还要交三倍的押金,保证借出的书绝对不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人类现象,我们似乎唯有抱着宽容的态度理解。
改革开放的意义,像“四人帮”
这类丑恶的现象被从源头上根除,人们渴求精神食粮的补充,这样的滑稽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可爱,无论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可笑或是极端尖刻,都是为了求知,都是为了解放灵魂,都想在心灵深处求得答案。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已经是一派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壮观景象。
譬如深圳,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渔村,一片沼泽地,会在若干年后的二十一世纪成为国际一流的大都市。
而在我们偏僻的西北高原,仅仅有点复苏的迹象,连“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
这样的核心政策都迟迟推行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