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由于教养的关系,这样的人自小就相信,谁卖力气,谁就有出息。
现在呢,不管勤的懒的,一概倒霉,所以人人感到精神沮丧。
正如沃尔特&iddot;李普曼当时所说:&ldo;整个民族精神不振,人人觉得自己孤零零的,谁也不信,啥事也不信,甚至对自己不信任了。
&rdo;17年后,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一书中剖析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陷入这种困境时是如何的痛苦:&ldo;如果他屡试屡败,前程绝望,一个人就很可能再也没有内在的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压力,于是满心内疚,只恨自己无能。
&rdo;某某人宁可自杀也不靠救济过活,这样的报道当时报纸上登过不少。
埃米尔&iddot;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1858~1917年)。
‐‐译者】早就创造了&ldo;利他主义的自杀者&rdo;这个术语,说这种人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成为社会的负担。
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在于从柯立芝总统到胡佛总统任内的所谓&ldo;新世纪&rdo;的繁荣并没有确实的基础。
回顾起来,大萧条似乎是产业革命最后来了一次大动荡,由此在新的技术革命到来之前造成的一个间歇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有了各种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工人每小时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了40%以上。
既然有了这样大量的商品生产,消费者的购买力显然也需要相应提高,这就是说,要增加工资。
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工人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相应增加。
就是在黄金时代的1929年这一年,布鲁金斯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也已计算过,一个家庭如果想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每年要有2000元的收入才行,但当年美国家庭60%以上的进款是达不到这个数字的。
一句话,购买力跟不上商品产量。
那时有各种愚蠢想法,其中之一是以为产量突增不是什么问题,说什么&ldo;只要有个好推销员,什么都能卖得出去&rdo;。
实际上是,有钱的人搞股票投机(有些并非有钱的人也做投机买卖),而掮客则提倡一种可说是群众性的投机,怂恿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顾客乱买东西,靠延期过长的赊账的办法来做买卖。
由于经纪人到处放账,股票市场基础不稳,终于垮台。
影响所及,那些到各地推销的掮客做成了的千百万小宗交易也收不回账了,因为他们不管什么商品都一概赊给无力付款的人。
&ldo;新世纪&rdo;的繁荣时期就此结束,接踵而来的是一场大恐慌,全国惶惶然不知所措。
上次的长期经济危机发生在1893年,自此以后,美国已经高度工业化,想要城市人口大批回乡,已经不可能了。
这次,赫伯特&iddot;胡佛恰巧在大难临头的前夕担任总统,可说是自作自受,因为他在当商务部长时只醉心于提高生产力,却不注意购买力不足的危险性。
他只是在卸任离开白宫很久以后,对当年的事才有所醒悟。
他写道:&ldo;这边为数不过几千人……却占有大部分的生产成果;……那边是占20%左右的人口,却只分到那么一点点东西。
&rdo;
从股票市场崩溃到1932年(大萧条时期最惨的一年),经济一直在螺旋式下降,而这个下降趋势又因为采取了某些措施的缘故而更加速了。
按老规矩说,这些措施本该使经济复兴的,可是事实恰好相反。
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物价是不能降的,于是销售量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