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从经济上看,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贸易的主要形式是“朝贡贸易”
,实行“厚往薄来”
的政策。
在与海外各国的朝贡贸易中,明朝廷更在乎的是满足象征性的宗主权所带来的政治荣耀,而不是获得丰厚利润。
这种“厚往薄来”
的贸易政策,违反了经济规律,必然难以持续,最终导致国库亏空。
史称郑和下西洋“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
一方面非均衡贸易换来的宝物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另一方面支撑朝贡贸易体系的下西洋活动却耗费巨大。
这种完全违反商业规则的“朝贡贸易”
,贸易规模越大,明王朝的负担就越重,最多时有十六国使臣一千二百余人同时来朝,成为“旷古未有”
的盛事。
不堪重负之下,朝廷甚至不得不以限制次数和人数来减少某些国家的朝贡贸易。
郑和下西洋船队庞大,官兵众多,每次出使都要馈赠西洋各国许多珍贵礼物。
西洋朝贡使者来华,明朝廷也要大量赏赐,价值远超其朝贡物品。
西洋各国的贡品都免费提供给皇室、贵族享用,而没有进入商业轨道,没有任何收益。
对于下西洋的船舶,明人罗懋登说,“这个船数又多,制作又细,费用又大,须是支动天下一十三省钱粮来,方才够用”
。
史学家黄仁宇推算,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所花费白银约在600万两以上,而明中叶朝廷每年国库收入仅300余万两,下西洋花费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这还不包括各地造船支出的费用。
据计算,每艘宝船造价000至6000两,建造和修补一艘船平均需要1600两银子,每次远航各类船舶有200多艘,仅造修费用就需要银子数十万两。
船队在海外每到一处,不是“开读赏赐”
,就是“赏赐宣谕”
。
“赏赐”
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偿馈赠给国王、王室成员以及大小首领的;另一类是对西洋国王“贡献”
物品的“回赐”
,而“回赐”
之物往往在贡物本身价值的十倍以上。
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导致国库日益空虚,明朝纸币宝钞不断贬值。
洪武八年(137)发行大明宝钞,其后虽也有贬值现象,但尚不严重。
自郑和下西洋以后,明朝政府大量印发钞票以填补所需费用,结果至郑和去世的宣德八年(1433),大明宝钞贬值近330倍,形同废纸。
民间拒用宝钞,专以金银、实物作交易,官府只好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