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九月十九日十八时,我军在给敌人以一定杀伤后,为保存有生力量,主动撤出两淮。
两淮是华中的首府,放弃两淮是件大事,当时正值伪国大召开前夕,敌人大吹大大擂自不待言,即在我们内部也引起种种议论,有的同志认为是打了败仗。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华东战局的发展呢?现在作些探讨是有益的。
首先,研究这个问题不能脱离我们的战略方针。
经过七八两个月的初期作战,我军分别在几个方向上迎击敌人,以暂时撤出部分土地和城市为代价,换取了歼灭敌十余万人的重大胜利。
两淮并无死守之必要,为保存有生力量,主动撤出两淮是符合我军战略方针的。
若因两淮是华中首府,便以保守这个城市为目标,同敌人进行战役决战,则是错误的。
其次,回想当时的战场实际情况,我军还不具备歼灭敌先头部队‐‐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条件。
后来在孟良崮能够歼灭它是我军经过宿北、鲁南、莱芜三个大歼灭战,我军的装备、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积累了大歼灭战的经验,才以五倍于它的兵力,达到全歼该师的目的的。
解放战争开始,敌强我弱的形势很明显,打歼灭战的规模必须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我一直认为,即使第一、第六师赶到淮阴,并在淮阴同敌人作战,不仅不会讨便宜,还会吃大亏。
华中主力在苏中几仗打得比较顺利,没有吃过什么大亏,由小到大,逐步发展作战的规模,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记得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我曾应新华社记者之约,谈了我军主动撤出两淮后之华中战局,其中说到,&ldo;我军的撤出两淮,绝对不是我们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对蒋军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rdo;。
这个分析是符合战争发展的实际的。
决心在淮海打一个大歼灭战
我军撤出两淮后,华中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是南北两线敌军,对我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苏中已成为敌后;另方面则是我华中、山东两野战军靠拢,兵力更加集中。
于是九月二十日我们华中分局的几个同志,联名向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报告:&ldo;华中形势起了基本变化,沿运河线之淮安、宝应、高邮一线,因地形关系很难求得歼灭,只能取得在战术上的胜利,整个运河线以东地区成长蛇形,不利主力作战。
为了改变华中局势,我们建议,以集中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攻下宿迁,得手后再向西扩张战果……&rdo;与此同时,我们对坚持苏中敌后斗争作了具体部署,使留在敌后坚持原地斗争的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工作上有所准备。
次日,陈毅同志复电:&ldo;我同意华中分局二十日建议,山野、华野集中由淮海区向西行动&rdo;的办法,并主张两个野指合成一个。
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央电示&ldo;同意集中两个野战军统一指挥,向淮海行动打开战局,望即按此方针坚决执行&rdo;。
次日又来电指示:&ldo;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
提议陈毅为司令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对内)执行&rdo;。
对于两个野战军会合后的作战方针和任务,毛泽东同志九月二十八日亲拟一份电文指示:&ldo;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
我们意见:1、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2、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rdo;。
陈毅同志亲自来到华中分局,在他领导下,共同商定了以下各点:第一,集中山野、华野主力于宿迁与沭阳之间、六塘河以北地区。
十月五日前后集中完毕,如敌此时东进即歼敌于运河东岸,敌如不进,即西渡运河,恢复淮北。
第二,在涟水、两淮、宝应地区设指挥所,作为箝制方向并掩护做冬衣。
第三,部署盐阜、淮海、两淮、高(邮)、兴(化)、宝(应)各地之坚持斗争。
重点是集中主力出击以及确保和坚持华中地区。
十月一日,陈毅同志将上述部署报告了中央。
中央随即复电:&ldo;部署甚好,望坚决执行&rdo;。
但是,敌情又起变化,鲁南之敌进占峄县、枣庄,威胁临沂。
陈毅同志提出山野回鲁南,华野留淮海区作战;或者全军入鲁作战的主张。
十月十四日,军委来电询问我们:&ldo;你们觉得全军去鲁南歼敌把握如何?如确有歼敌把握,自以去鲁南打较在淮海打为有利。
因鲁南敌歼灭后,即可出陇海、淮泗对华中局面并非不利,问题是歼敌究以在何地为宜&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