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了艾森豪威尔的决策:首先,苏军以惊人的速度横扫波兰和普鲁士。
由于德军1944年冬季在阿登山地突然对盟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苏联最高统帅部于是下令前线苏军提前对德军发起进攻,以减轻盟军的压力。
在补给线和交通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苏军依然大举穿过波兰西部,不到3周时间便突入德国心脏城市勃兰登堡,并于2月初沿奥得河成功建立了桥头堡。
就在蒙哥马利发电报给艾森豪威尔前夕,苏军的3个方面军已经占领那里将近两个月之久。
3月11日,艾森豪威尔设在兰斯的司令部收到情报(后经证明不准确)称: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抵达奥得河西岸的泽洛高地,距柏林仅有45公里。
当时,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对于苏军的作战计划和目标知之甚少。
事实上,除了最高层的政治接触外,英美盟军与苏军之间并没有达成任何正式的协议,以便进行联系和合作。
鉴于这种情况,艾森豪威尔打算通过正规的外交渠道与他的苏联同行进行沟通,以便协调彼此的军事行动。
事实上,在向&ldo;第三帝国&rdo;心脏柏林推进的问题上,即使像美英这样的两个最亲密的盟友也很难进行良好合作,更何况苏联红军与美英西方盟军这两个长期彼此猜疑、互不信任的伙伴。
今天,尽管用冷战思维来解释当时的东西方关系显然不符合实际,但苏军与美英盟军结成的同盟的确是一场为了各自利益而进行的&ldo;联姻&rdo;,双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
在2月4‐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双方的分歧尤为突出。
由于胜利在望,同盟国政治高层不得不开始为战后的欧洲作打算,&ldo;三巨头&rdo;‐‐‐约瑟夫&iddot;斯大林、温斯顿&iddot;丘吉尔和富兰克林&iddot;罗斯福‐‐‐就各自在德国的占领区、法国在德国的占领区、赔款细则以及波兰新政府的问题展开了最后的争论。
由于盟军和苏军仍在同德军进行激战,同时美英两国希望说服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于是只在一些最有争议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例如三国军队如何在波兰部署等问题。
强击柏林第二部分
末世心态历史名城毁于战火(1)
随着苏军和盟军的步步进逼,大多数德国人逐渐认识到德国走向最终失败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他们开始盼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并且希望自己能够落入美英盟军而非苏联红军之手。
在柏林,希特勒和他的幕僚们现在讨论的并非如何投降的问题,而是如何与西方盟国达成某种条件的妥协,而后联手对付&ldo;共同的敌人&rdo;‐‐‐苏联。
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一直到1943年和1944年之交,纳粹政权鼓吹的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美梦一直迷惑着大部分的德国民众,他们对于纳粹政权表现出空前的支持。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这个独裁政权都在对普通的德国民众进行着残酷的压迫,即使那些因为非日耳曼血统而受到歧视性对待的非主流的民族和团体‐‐‐犹太人、吉普赛人、社会主义者、同性恋者、和平主义者和残疾人‐‐‐也毫不例外。
然而,纵然有许多人对于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不感兴趣或者持保留态度,但这个独裁政权在很短时间内还是创造了许多值得吹嘘的政绩,譬如就业率上升、消费品充裕等等。
更为重要的、最能够迷惑德国民众的一个原因在于,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重新崛起成为一个欧洲大国乃至世界大国,恢复了昔日的荣耀和尊严。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许多德国人对于纳粹政权采取了逆来顺受的暧昧态度。
截至1944年底,纳粹德国企图征服世界的迷梦以一种灾难性的方式迅速走向破灭,他们一手发动的用来实现野心的战争全线溃败,大批德军不是客死异国他乡,就是丢盔弃甲向本土败退。
如今的德国,面临着比纳粹政权上台前更高程度的羞辱和毁灭。
1945年初,苏联和盟国军队从东西两线同时向德国本土发起进攻,德国军队遭受致命打击,经济也因为大片国土沦丧而陷入停滞。
德国不但丧失了继续进行战争的能力,就连构筑行之有效的防御体系的能力也丧失了。
1945年2月,在西线的德军兵力已经锐减为65个步兵师和12个装甲师;在东线,德军兵力锐减到103个步兵师、32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他们却要对抗强大的敌人苏联,而对方仅预备队的兵力就是自己的数倍。
在东线与苏军的激战中,德军阵亡295000人,被俘86000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15000门,坦克2995辆,机枪26000挺,摩托化车辆34000台,飞机552架。
截至1945年3月底,德国在莱茵河西岸据守的最后一块领土迅速萎缩,最终在卡尔斯鲁厄西北部的兰道附近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突出部。
在东线,德军在库尔兰(今拉脱维亚)到东普鲁士之间布署了51个师进行据守,但他们很快便被苏军切断并团团包围。
1945年1月30日,阿尔伯特&iddot;施佩尔‐‐‐希特勒的总建筑师,军备和战争生产部长,纳粹领导层中最富才华、最有独立思想的官员‐‐‐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报告,就当前德国面临的形势坦率地指出:&ldo;(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rdo;。
鲁尔工业区遭到接连不断的轰炸,西里西亚如今也落入苏联红军之手,施佩尔据此判断,德国铁路、工厂和发电站储备的煤炭只够用2个星期。
事实上,施佩尔并不是危言耸听。
德国1945年的煤炭产量只有1944年的四分之一,钢产量只有六分之一。
由于燃料极度缺乏,驻克雷菲尔德的一个拥有37架飞机的战斗机大队每三天只能起飞一次,作战半径仅有100公里。
施佩尔还指出,他在1944年10月视察驻意大利北部的第10集团军时,发现当地驻军的150辆卡车竟然用牛来牵引。
在报告中,施佩尔最后这样总结道:&ldo;在失去上西里西亚之后,德国的军事工业再也无法满足前线对弹药、军械和坦克的需求了……从现在开始,面对敌人庞大的资源优势,单靠士兵的英勇作战是不行了!
&rdo;这时,许多德国大城市开始遭到美英盟军的猛烈空袭,尤其是柏林。
这个城市几乎遭到全天24小时的不间断轰炸,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白天实施进攻,英国皇家空军则在夜间进行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