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一个孩子总是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一种吸引母亲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被宠坏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独处,尤其是处于黑暗的环境。
他们不是害怕黑暗,而是以此为方式来求得母亲的关心。
有一个孩子被宠坏了,他在黑暗的环境中不停地哭闹。
有一天,母亲被他的哭声吸引过来,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因为太黑了。
然而,母亲似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道:“难道我来了这里就亮起来了吗?”
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黑暗,而是他害怕在黑暗中与母亲分开。
如果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会运用所有的方法制造事端来逼迫母亲关心她,并和他在一起。
他可能会大喊大叫,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吸引母亲来到他的身边。
害怕的心理经常引起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
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辨别他的目的上,而不是找出导致他害怕的原因。
任何被宠坏的儿童都会害怕一些事物,而害怕也仅仅是他们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
结果,这样的心理变成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稳定模式,他们以此来实现与母亲的亲密联系。
所以说,那些胆小的孩子通常都是被宠坏的,并且希望一直被宠爱。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被宠坏的孩子因为害怕梦魇,在睡觉时大哭大叫。
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然而,如果我们将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放在对立面上,我们就会无法真正了解它。
睡眠和清醒仅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并不是对立的。
一个孩子梦中和清醒时的行为特点是统一的。
他的身心都受到他的优越感目标的影响,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之后,他会知道怎样去改变环境来配合自己的利益目标。
就算是睡眠状态下,在他心灵深处,也会存在统一的目标和记忆。
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如果认定了只有害怕的反应才能使母亲更多地关注他,那么,就算他长大了,梦中依旧会感觉到慌张和焦虑。
被梦吓坏本来只是一种途径,如今却变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
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倘若一个孩子在被宠坏之后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从不麻烦大人,那才是不正常。
他们有很多途径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比如说,发现睡衣不合身或口渴了,对盗贼和野兽会产生恐惧感,等等。
有些孩子,只有父母坐在身边才能安然入睡,有些孩子总是做噩梦,还会从床上摔下来,有些孩子会尿床。
在我的病人中,似乎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她从来不惹麻烦。
母亲发现她睡得很沉,不做噩梦,不会出现任何状况,只有在白天时她才会惹麻烦。
这让人非常费解。
我上面指出了孩子的很多小毛病都是为了吸引母亲的关心,可在这个女孩身上却都不存在。
最后,我突然恍然大悟,问道:“她在哪里睡觉呢?”
她的母亲说道:“她就躺在我的旁边。”
在被宠溺的孩子眼中,没有什么事比患上疾病更加美好了。
因为母亲会在他生病时嘘寒问暖,时刻关心。
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在一场大病后变成问题儿童的,这并不是生病所留下的后遗症,而是他在恢复后怀念得病时受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