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齐死生的洒脱与离境无生灭的放达
在我国古代哲学家中,对生死问题做过最细致详尽探究的,就是庄子。
他认为,死生皆为变化之自然,&ldo;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rdo;(《庄子&iddot;大宗师》)因此,生不必悦,死也不必恶。
同时,庄子在生死问题上还表现出极其潇洒安然的风神:&ldo;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
&rdo;生乃气, 如赘疣,并无可乐;死为气散,恰似决溃,亦不必哀。
这种对于生死的达观,是庄子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庄子》一书的外篇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ldo;庄子妻死,惠子吊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
察其始,而本天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
故止也。
&rdo;(《庄子&iddot;至乐》)上述故事真伪何如,不得而知,但它确实反应出庄子及其后学的生死观,他们把生死与春夏秋冬四时行作等同相待。
当然,这种看法也含有否定生命价值的因素,剔除这一消极成分,我们可见出这种思想包含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几千年前庄子就已把生死视为自然的变化。
这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在生死方面,禅宗比庄子更远走一步,慧能大师最有名的一首偈句&ldo;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do;(《坛经&iddot;行由品》)既是生死泯界的另一种陈述。
既然&ldo;本来无一物&rdo;,生死又何异哉!
这种思想,在后代礼禅的待人伤口中也屡有透露,例如苏轼和其弟子由在渑池怀旧之诗:
&ldo;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rdo;
诗中寓理成趣,显示了生死聚散无由无根之理。
这些都表明,禅宗不仅象庄子那样对生死问题抱达观态度,而且进一步地声称已&ldo;悟透&rdo;生死。
恍恍惚惚与以手点空――庄禅的神秘主义
庄子哲学中深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是显而易见的。
《齐物论》中,有这样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