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在停战的一周内,麦迪逊广场花园发生了一场丢人的争吵,争吵的问题是在体育比赛前是否演奏乐曲《星条旗歌》。
同一时候,教师罢教像新发生的流行病传遍全国,使教学活动全部停顿。
这在上一次美国精神大考验的大萧条期间,都是不能想像的。
当时,星条旗飘扬在一个比现在要穷得多的国土上空,当时的美国存在着许多物质上的苦难。
教师在那场经济危机中属于受害最深的一部分人。
付给他们的报酬往往是不值钱的临时通货,或甚至分文不给,有些人只能同挨饿的孩子分食极少的一点食物。
但是在那个纪律严格的社会里,教师罢教,犹如不尊重国歌一样,是不能想像的。
这并不是说那时的美国是一个比较好的国家,显然不是这样。
这只表明,当时的美国是另一个国家,住着与今天不同的另一些人民,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与70年代的挑战全然不一样的。
或许这正是亨利&iddot;亚当斯在本世纪初所写的一段话的意思,他认为20世纪的美国人要经受的考验,将是他们的适应能力。
变化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国家,为变化本身而崇拜变化,把变化和进步看做是同一回事。
林登&iddot;约翰逊在1965年曾说:&ldo;我们需要变化。
我们需要进步。
这是我们的目标。
&rdo;
但是,如果说这是美国民族性格的一个方面,它也还有另一个方面,与此完全针锋相对的一面,这一方面在越南战争结束时又重新抬头了。
那就是渴望抛弃现在,恢复那尚未完成的过去。
约翰&iddot;布鲁克斯曾说:&ldo;美国有一个古老的习惯,喜欢留恋刚刚失去的好梦,决意下一次要把它追回来。
&rdo;这是在美国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最容易想到的是威拉&iddot;卡瑟的迷失的小姐和罗伯特&iddot;弗罗斯特的《没走的一条路》。
托马斯&iddot;沃尔夫写道:&ldo;我们一言不发地回忆着,一边寻求已被遗忘的伟大的语言,已迷失的通往天堂的路口,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未找到的门。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呵,迷失的,因风而悲伤的幽灵,回来吧。
&rdo;因此,在干预了国外冲突13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把注意力转到国内来了,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慰,在孤立中寻求复兴。
斯科特&iddot;菲茨杰拉德在他最优秀的小说的结尾中写道:&ldo;所以我们掉转船头,逆时代潮流而行,不间歇地向过去驶去。
&rdo;
尾声余音
理查德&iddot;尼克松在一群兴高采烈的作伪证的人的包围中,为他第二次就任总统进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为期三天,耗资四百万元,由少年得志的杰布&iddot;斯图尔特&iddot;马格鲁德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