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这种仁慈心理,在平时看起来,似乎人人都具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假如真正研究心理学,不论政治心理学,或者宗教心理学,齐宣王这个以羊易牛的故事,可以用一句后世人人引用,大家都知道的俗语‐‐&ldo;妇人之仁&rdo;来形容。
因为女人容易掉眼泪,只要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难过掉泪。
我认为,古人说&ldo;妇人之仁&rdo;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人们的慈悲,不要走小路线,要发大慈悲,具大仁大爱,所以才用妇人之仁‐‐看见一滴血就尖声惊叫的&ldo;仁&rdo;来作反面的衬托。
实际上妇人之仁,也正是真正慈悲的表露。
正如齐宣王看见一头牛发抖不忍宰杀,扩而充之,就是大慈大悲,大仁大爱。
只可惜没有扩而充之而已。
一般的妇人之仁,如果扩而充之,就是仁之爱,那就非常伟大了。
且看不同宗教中的几位代表人物,就可知母性仁爱的伟大。
佛教里最受欢迎的是观世音菩萨,虽然在佛经的原始记载上,他是一位男性,但是他却常以女身出现,而后世人们也都喜欢膜拜他以女性姿态出现的化身。
代代相传,如今他已成为母性慈爱的象征。
天主教的圣母玛丽亚,是伟大母爱的表征。
至于道教标榜的则有瑶池圣母。
尽管人类不少宗教的教规、教条、教义,都是重男轻女,但最后还是推崇女性的伟大。
看来蛮有意思的。
谈心理行为的修养,齐宣王看到牛发抖,不忍心宰杀。
我们在路上看到,一条狗、一只猫被打死或被车碾死,围上一堆人,欣赏名画似地观看,甚至有的还拍手。
如果一定说这些人是坏人,那也未必。
他们在另外某些事上,却又很仁慈。
人的心理经常在变化,很难从某一件事上就遽然断定他是仁慈或者不仁慈。
有的人有其飞惯,也许他会杀猪,不喜欢杀牛。
譬如印度教徒,绝对不杀牛,但却杀猪;伊斯兰教徒则不吃猪肉,但他们杀牛杀羊,吃牛羊肉。
对牛谈心
中国历史上关于牛的故事也蛮多的,五代时的另一位才子皇帝‐‐前蜀的后主王衍,他的醉词:&ldo;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rdo;是胜炙人口的名句。
他爱好文学也喜欢看戏,自己还会唱戏,常有一些伶人在他身边玩乐。
南唐中主‐‐李憬也有此同好,有一次他正玩得高兴,见原野上一头牛,悠闲地吃着草,画面很美,他顺口就称赞那头牛很肥。
晚唐以后的伶人‐‐现在叫作明星的,有一些真是了不起的。
这时他身边有一位伶人李家明,听见他称赞这头牛以后,就立刻作了一首咏牛的诗:&ldo;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更无人。
&rdo;
四句中,三句说到牛的典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秦国的名相宁戚,在他未发迹以前,曾经替人放过牛,也许在他牧牛的生活当中,磨练了自己,也许在牛的身上得到过什么启示,而结果成为名臣。
反过来说,牛对宁威是曾经有所贡献的。
次句田单的故事,用火牛阵,一举而复国,牛的功劳可大得很。
第三句指眼前的这条牛,可就可怜了,在日落黄昏的斜阳下吃草,吃的却还是枯草,连嫩草都没得吃。
最后一句就厉害了,&ldo;近来问喘更无人&rdo;,这是汉代名宰相丙吉在路上,遇到杀人事件,他理也不理,后来看见一头牛在路边喘气,他立即停下来,问这头牛为什么喘气。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关心牛命,而不关心人命。
丙吉说,路上杀人,自有地方官吏去管,不必我去过问,而牛异常的喘气,就可能是发生了牛瘟,或者是其他有关民生疾苦的问题,地方官吏不大会注意,我当然就必须问个清楚。
由于他细察垂询牛喘的事,于是名声流传,而称他为好宰相。
李家明的这首诗,等于是说当时的南唐,可惜没有像丙吉这样的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