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也许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是人事制度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
宋太宗设计的官制中,不仅是荣宠的高官,而是所有官吏都有虚衔和实职。
实职是具体的职务,也有品阶,但一名官员的级别并非由正在担任的实职而是由其虚衔决定的。
所谓虚衔,正式的名称可为散官、阶官、寄禄官等,顾名思义是决定其俸禄但又无实掌的官阶。
比如一个人当了一段时间的官,论年资应该晋阶,但暂时没有上一级职务空出来。
没关系,继续担任原有实职,虚衔按规定晋升即可,官阶、俸禄就都上去了。
同样,如果一个人资历很深,职务很高,但需要更合适的新人来接替实职,也不需要降人家的级,带着高虚阶去担任其他低品级的实职即可。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灵活的人事体系。
当然,宋朝的官制远非一个虚衔、实职就能概括,还有荣衔、爵位、勋官、加官、差遣等许多名目。
到后来实职(本官、职官)也虚化了,临时的差遣才是实际岗位。
我们现在看史书,一个人前面的头衔一长串。
比如翻开《资治通鉴》,第一行便是作者自称&ldo;臣奉敕编集&rdo;,姓名前面有九个官衔共五十二字。
很多人一看就眼晕了,连连惊呼:&ldo;宋朝官制这么复杂,管理能不乱吗?&rdo;当然不会乱,官衔再多再复杂,只要有一套明确的规则,自然能井井有条。
有宋三百二十年,从未听说出现过人事管理混乱的例子。
事实上,这套官制并不复杂,我们不妨举两个实例来说明。
先看一个文官的例子:太师、魏国公、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秦桧。
1太师:正一品荣誉加衔,不实掌任何事务。
秦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品秩和实权均为极致。
隋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班秩在宰相、亲王之上,荣宠犹在,但已无实权(实际上不先当十几年宰相也别想混到这样的荣衔)。
这个放在最前面的虚衔代表了秦桧的级别地位。
事实上三公已经不是一般的阶官,文职阶官最高只能到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秦桧是在担任多年宰相后,步步晋升至这个最高荣衔的。
2魏国公:爵位。
相当于一种很高级的虚衔,也没有任何实务,但爵位不退休,可以带进棺材。
不过前代的爵位可以世袭,宋代爵位一般只能终身。
3观文殿学士:文官常见加衔,正三品。
4尚书左仆射:理论上是实职,但南宋的实职(本官)也已经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