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这种生态悖论早已成为一种公约和默契,因此也不必担忧市民来这里探访名家,形成围观。
但是,这种生态悖论又让我们联想到另一种与之完全倒逆的悖论。
中国文人历来主张&ot;宜散不宜聚&ot;,初一看好像最讲独立,但是,虽散,却远远窥探,虽散,却单一趋同。
法国文人即便相隔步也不互相打量,中国文人即便迢迢千里、素昧平生,也要探隐索微、如数家珍。
想到这里,萨特和波娃经常来这里的理由已经明白。
他们坐在这里时的神态和心情,与这八位客人如出一辙。
于是,我悬念落地。
站起身来去上了一回厕所。
厕所极小,只能容一个便器,墙上有一些涂画,我想萨特曾无数遍地辨认过。
从厕所出来,我对导演刘璐打个招呼,便对着镜头说:&ot;今天这儿除了我们,还有八位客人,我想说一说他们的工作状态……&ot;
有人提醒:&ot;萨特!萨特!&ot;
我说,我就是在讲萨特。
45
奇怪的日子(上)余秋雨
连载:出走十五年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作者:余秋雨 一
欧洲文化大师中,出生的屋子最狭小的,一是贝多芬,二是莎士比亚。
好像上帝故意要把房间、楼梯、门窗一一缩小、压低,然后让未来的大师哗啦一声破墙而出,腾身而去。
两人是在同样的年岁离去的:二十二岁。
贝多芬的出生地在波恩,前西德首都,一座不小的城市,当然不可能太隆重地来供奉这所老房子,只让它安静地排列在一条窄街的边沿,粗心人走过两次都不一定找得到。
莎士比亚的出生地是一个小镇,埃文河边的斯特拉福,那就不得了啦,现在几乎是把全部名声、经营、生计都靠到了莎士比亚身上,好像整个村子的存在就是为了等候他的出生,等候他的长大、离开、回来、去世,然后等候世人来纪念。
这是异代同乡的好意,寻常世间的温暖。
不寻常的是,世界各地的游人每天不断,于是每天都在迎来送往地过节,而且显而易见,这个节还会过下去,直至永远。
天气已经很冷,风也很大,我穿着羽绒衣在街道上行走,走一程便躲进一家纪念品商店烤火,烤暖了再出来,继续走。
伙伴们问我在找什么遗迹,我说不找,其实心里是想找回一点复杂的感觉。
我现在想的是,有很长时间,这个小镇对自己的游子浑然无觉,但它不知道,莎士比亚生前身后遭受的种种非议,甚至连他存在的真实性也受到责难,多半是由于它。
二
小镇终究是小镇,而且是四百多年前的小镇,它凭什么输送出一个莎士比亚?
那个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不可能在这里受到良好教育,进过一所文法学校,十三四岁时因家里交不起学费就辍了学。
他二十二岁离开这里去伦敦很可能是一次逃跑,原因据说是偷猎了人家的鹿,当然这是一个无法肯定的传说。
到伦敦后,家乡有人听说他在一个剧场前为观众看马,后来又一步步成了剧场的杂役和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