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梁宗岱让人激赏和敬佩之处正在这里。
陈寅恪让人震惊和敬重之处也正在这里。
这也正是我不想多从学术的角度来谈陈寅恪的原因。
毕竟,学术成就再大,也是有限的,何况其思想还&ldo;囿于咸丰同治之世&rdo;,其议论还&ldo;近乎湘乡(曾国藩)南皮(张之洞)之间&rdo;,并不多么值得肯定和赞扬。
又何况陈氏的著作中,也确实如骆玉明教授所言,&ldo;往往呈现历史的羁绊,乃至某种陈腐的情感&rdo;(如被林贤治指出的&ldo;没落的士大夫情调&rdo;)!
但陈寅恪的人格精神却是超学科、超学术、超时代的,也不光是对做学问的人有意义。
学术上的是非对错远不是最重要的。
正所谓&ldo;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rdo;。
尽管陈寅恪王国维他们的追求,距离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独立自由还相去甚远,但能有此一说,便已属不易。
至少,他们是在尽可能堂堂正正地做人,从而&ldo;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rdo;!
六劝君免谈陈寅恪
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
首先是&ldo;顶不住&rdo;。
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ldo;自由思想,独立精神&rdo;,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要知道,压力并不仅仅来自官方,来自当局,也来自民间,来自群众。
比方说在&ldo;文革&rdo;前,官方对陈寅恪还是相当关心、爱护、客气、尊重,乃至于&ldo;护短&rdo;的。
反倒是群众对陈寅恪很不买账,极为不满,正所谓&ldo;群情虽未汹涌,但相差也不太远&rdo;。
实际上,历史系一再坚持批判陈寅恪,一再坚持将陈寅恪划为&ldo;中右&rdo;,在一定意义上即代表着&ldo;民意&rdo;。
这也是该系领导人在受到上级批评时颇感委屈,一有风吹糙动又故伎重演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ldo;大方向&rdo;是正确的)。
所以,上面的弹压归弹压,下面的动作归动作,批判会还是照开不误。
既然不能把陈寅恪揪到会场上来,那就在会场当中放一把椅子,以为代表,缺席审判,直弄到&ldo;千夫所指&rdo;的地步。
陈寅恪能&ldo;横眉冷对千夫指&rdo;,我们能吗?
不是说我们不可能拥有陈寅恪那样的人格力量,而是说人格力量究竟有多大,还值得怀疑。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作者问得好:&ldo;文化的品格到底有多大力量,能使一个人&lso;顽固&rso;地坚守着逆cháo流的、已等同&lso;过街老鼠&rso;的精神世界?&rdo;说到底还是&ldo;有恃无恐&rdo;。
陈寅恪的地位太高来头也太大了。
他可以因为没有及时收到戏票而向副省长大发雷霆,质问&ldo;你这个副省长到底管事不管事&rdo;,咱也能?不能,就只好撤退。
你可是不要小看&ldo;群众&rdo;呢!
&ldo;群众&rdo;的力量是很大的。
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你淹死。
我在《闲话中国人》等书中多次说过,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其具体表现,就是要求凡事都&ldo;大家一样,人人有份&rdo;。
那么,凭什么我们大家都学习马列学习政治,你陈寅恪就可以不学习,还要吃香的喝辣的?同理,凭什么我们大家都随波逐流,唯独你陈寅恪就可以坚持&ldo;自由思想,独立精神&rdo;?想不通。
想不通就要革你的命。
一时半会革不了,就等待时机。
时机总是会有的。
比方说,&ldo;文化大革命&rdo;。
那时,就连陶铸都被揪了出来,看谁还能保得了你!
显然,我等一般学人如果也想坚持&ldo;自由思想,独立精神&rdo;,除非全社会都认同独立自由,不要求&ldo;大家一样,人人有份&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