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5章

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呢?

我在《乡关何处》一文中作了这样的表述:

我们的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ldo;大器&rdo;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

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而伤心,连所有的碎片也被湖水淹没了。

区区如我,至多是一枚不知如何来到岸上的带有某种文明光泽的碎片罢了。

没有资格跻身某个遗址等待挖掘,只求在某种重温和反思中约略懂得自身。

已经碎了,不怕再碎,只求在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碎得于心无愧。

无法躲藏于家乡的湖底,那就陈之于异乡的街市吧,即便被人踢来踢去,也能铿然有声。

偶尔有哪个路人注意到这种声音了,那就顺便让他看看一小片洁白和明亮。

‐‐正是这番意思,使本书有了现在的标题。

(一九九四年四月)

5

自序四(《山居笔记》序)余秋雨

连载:出走十五年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作者:余秋雨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

为了写作此书,我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

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我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

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

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ldo;得失寸心知&rdo;。

在总体计划上,这本书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

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那本书中的我,背负着生命的困惑,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自己的惊讶和感动告诉读者。

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需要继续探访,例如‐‐

对于政治功业和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

对于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

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和擦肩而过;

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人格的祸害;

对于稀有人格在中华文化中断绝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

对于君子和小人这条重要界线的无处不在和难于划分;

……

这些问题如此之大,当然不可能轻易找到答案,我能做的,只是招呼读者用当代生命去感触和体验。

这便构成了《山居笔记》的基本内容。

稍稍年长的读者应该记得,这些问题在十年前公开谈论并不方便。

当时,哪怕是给清朝统治者以更多的正面评价,把民间金融业全面破碎的主要原因归之于太平天国运动,或者在不设定&ldo;唯心主义&rdo;的批判前提下充分肯定朱熹,在维系社会管理和文明传承的意义上称赞科举制度,都会引起不少左派批判家的警惕,更不要说打破时限大谈&ldo;流放&rdo;、&ldo;小人&rdo;、&ldo;围啄&rdo;这些很容易让人产生现代联想的命题了。

相邻小说
豪门老公他有读心术[穿书]  报告魔尊,你的仇人重生了  往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  一池青莲待月开  鬼魅学园  秋雨连绵  分手后我每天被钱砸醒  恐怖十三楼  掌门仙路  知书传:丫鬟要逆天  嫁给病弱夫君后  帝医醉妃  反派摁头让我和他HE[穿书]  被全星际追捕  这绿帽我不戴[娱乐圈]  落魄影后,在线翻身  作祟  [咒术回战同人]不要回头  听说你爱死我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