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父亲的体质原本不错,解放前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枪林弹雨,几乎没有病倒过。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身兼六职,度过了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1952年秋天终于病倒了,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脑神经功能失调。
毛主席关心他,指示他到杭州疗养了一段时间,身体有所恢复,这为他1956年后主管全国科技工作,任务虽繁重,但能够坚持下来,起了重要作用。
&ldo;文革&rdo;期间,父亲身体每况愈下,批&ldo;二月逆流&rdo;时,他犯了更为严重的心脏病,心房扑动达60多个小时。
1970年从邯郸回来以后,心房扑动频繁发作,最多的一次持续72个小时,对这种心律失常,除了用药物纠正,十分严重时就用电刺激转复。
不知有多少次,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他一辈子爱科学,相信科学,他也沾了科学的光。
对于治病,如何用药,采取什么治疗措施,他向来请医生大胆决定,从不提个人要求,从不说自己想怎么样,不想怎么样,无论是输液、打针、吃药,还是做其他治疗,他都很配合,心态平稳,接触过他的医护人员普遍反映,这个老人好伺候。
他也不让我们家属提不同意见,更不让我们干涉医生的治疗,一切听医生的。
每次会诊时,他只让我们听医生说,不许我们插嘴。
有些老干部生病,家属干涉医生的治疗,你一言我一语,问三问四,总是不放心的样子,结果把病情耽误的情况并不少见。
他吸取了这种教训,决不干涉,所以给他看病的医生也感觉心情愉快而放松。
他的身体不算强壮,是有名的老病号,不知报过多少次病危,谁都觉得他很难高寿。
可是,眼看着同时代的人,一个个走了,他却仍然顽强地活着。
他自认为,自己多活了十几年。
当然,这主要是医护人员的功劳,我记得,董承朗、陶寿琪、吴杰、吴阶平、方圻、陈在嘉、黄宛、牟善初、曾诚富、黄大显、王士雯、李炎唐、董建华、蒲辅周、高辉远、赵冠英、赵夷年、赵毅刚、陶国枢、牛光明、董仲勋等著名专家及医生都多次给父亲治疗过,他们为了父亲的健康付出了很多心血。
尤其是父亲的保健医生、医疗组副组长陶国枢,工作认真细致,医术精通,责任心强,深得父亲信任。
陶国枢为了做好保健工作,原在他家中照顾家人生活的老母亲,得了脑梗塞病偏瘫后,他断然将老母亲送回山东老家,请老家亲人照料。
老家亲人们曾有非议:老人能劳动时留在北京,有病了不在北京治,送回老家,这是甩包袱。
陶医生以歉疚的心情请求家人谅解,仍然坚持把老母亲留在了老家,以便安心为我父亲做保健工作。
还有的护士推迟婚期,有的推迟怀孕,一心一意护理父亲。
这些都令父亲和我们全家深为感动。
2005年6月,我住进301医院检查身体,偶然遇到当年在家里护理父亲的部分护士。